说到「东方树叶」 , 不管你有没有喝过它 , 你一定听说过它 , 甚至对它的味道抱有「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负面印象 。
2016 年 , 东方树叶被列为中国最难喝的饮品 top5 。 当有老实人坦白自己爱喝的时候 , 往往会有评论说「这可是东方树叶啊」 , 并被怀疑是不是在打广告 。

文章插图
含糖饮料爱好者觉得它没放糖不够甜;习惯现泡茶的茶友认为它像「泡乏了的隔夜茶水」和「只加了一片茶叶的矿泉水」 , 没有现泡的回甘或者涩味 。

文章插图
但东方树叶的确从不被看好的 2011 年一直活到了 2021 年 , 不声不响地占据了即饮无糖茶市场的大半江山 。
越来越多曾说东方树叶难喝的人 , 现在对它「真香」了 。 这背后除了农夫山泉其他生产线对东方树叶的支持 , 也不乏市场风向和消费者口味的改变 。
曾经我们放不下甜 , 现在我们主动啜饮一口苦味 。 无糖、零卡、即饮、原叶提取…… 东方树叶的诸多特点 , 也在十年之后成为了众多茶饮最大的卖点 。 即饮无糖茶的春天 , 可能从容而缓慢地到来了 。
无糖茶市场的「苦尽甘来」
「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广告词家喻户晓 , 但农夫山泉旗下的东方树叶是出了名的「不甜」 。
在东方树叶初诞生的 2011 年 , 「不甜」就是不合时宜的 。 当时消费者大多还没有把健康考虑进去 , 而是一款饮料「好不好喝」 。

文章插图
▲ 旧版茶里王.
彼时同为无糖纯茶的统一「茶里王」刚刚退出大陆 , 从消费端到产品端 , 市场仍沉浸在含糖调味茶的甜蜜浪潮之中 。 东方树叶从口味到价格 , 都是当时网友吐槽的焦点 。
2013 年 , 中国质量协会进行了茶饮料行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 三得利满意度倒数第一 , 东方树叶位列倒数第二 。
一晃十年 , 茶饮料的卖点已经从糖变成了无糖 , 低油、低糖、低脂是全球公认的饮食正确 , 控糖俨然是一种自律的体现 。

文章插图
▲ 三得利乌龙茶.
据益普索 2019 年的调查报告 , 无添加剂(如防腐剂、香精等)、纯天然无公害的原料、无糖或少糖 , 是消费者判断茶饮料健康与否的三个要素 。 在 2020 年户外消费调研中 , 即饮无糖茶品类渗透率为 25% 。
「最难喝」的东方树叶不仅一直活到了今天 , 还占据无糖茶市场 50% 以上的市场份额 。 2011 年退出大陆市场的茶里王 , 也在 2019 年重新回归 , 统一 2020 年财报中 , 茶里王因「2020 年收益实现倍数增长」被重点表扬 。
最难喝的 top5 登顶细分品类 top1 , 颇有龙王赘婿歪嘴战神的感觉 。 不过 , 不比小说突然的戏剧性逆袭 , 东方树叶的成功并非无迹可寻 。

文章插图
茶和咖啡相似 , 是一种嗜好性产品 。 即饮无糖茶并不是第一口就被普遍接受 , 可能喝三次才会被爱上 。 不过 , 消费者一旦接受了 , 就有极大的几率成为稳定客群 。
东方树叶认准了趋势 , 耐心培育无糖茶市场 , 蛰伏近十年的时间 , 完成一场慢热 , 看似在挑战消费者的耐心 , 实则在培养消费者喝无糖茶饮的习惯 。 就像三国的司马懿 , 活得长是很重要的 , 善于防守和判断形势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