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 企业进行危机管理应该树立一种危机理念 , 营造一个危机氛围 , 使企业的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 充满危机感 , 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 。 首先 , 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教育 。 教育员工认清危机的预防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 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 , 有效地防止危机发生 。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 , 员工时刻把与公众沟通放在首位 , 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 , 消除危机隐患 。 其次 , 开展危机管理培训 。 危机管理培训的目的与危机管理教育不同 , 它不仅在于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 , 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掌握危机管理知识 , 提高危机处理技能和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 , 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能力 。
2、建立预防危机的预警系统 。 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预警系统 。 信息监测是预警的核心 , 随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 , 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 , 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 预防危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信息的收集与监测:一是随时收集公众对产品的反馈信息 , 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表象进行严密的监测 。 二是掌握行业信息 , 研究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 。 三是研究竞争对手的现状、进行实力对比 , 做到知己知彼 。 四是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 ,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预测 , 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 。
3、建立危机管理机构 。 这是企业危机管理有效进行的组织保证 , 不仅这是处理危机时必不可少的组织环节 , 而且在日常危机管理中也非常重要的 。 危机发生之前 , 企业要做好危机发生时的准备工作 , 建立起危机管理机构 , 制定出危机处理工作程序 , 明确主管领导和成员职责 。 成立危机管理机构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 是顺利处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障 。 危机管理机构的具体组织形式 , 可以是独立的专职机构 , 也可以是一个跨部门的管理小组 , 还可以在企业战略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人员来代替 。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性质和概率灵活决定 。
4、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 企业应该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一整套危机管理计划 , 明确怎样防止危机爆发 , 一旦危机爆发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等 。 事先拟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应该囊括企业多方面的应酬预案 。 在计划中要重点体现危机的传播途径和解决办法 。
(二)进行准确的危机确认
危机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的信息收集、分类管理 , 建立起危机防范预警机制 。 危机管理人员要善于捕捉危机发生前的信息 , 在出现危机征兆时 , 尽快确认危机的类型 , 为有效的危机控制做好前期工作 。
(三)危机的善后工作
危机的善后工作主要是消除危机处理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危机发生后 , 企业形象受到了影响 , 公众对企业会非常敏感 , 要靠一系列危机善后管理工作来挽回影响 。
1、进行危机总结、评估 。 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 , 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 , 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