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渕刚是日本民谣歌王 , 也唱一些摇滚歌曲 。 曲风接地气、皮肤黝黑 , 有“工人歌手”之称 , 姜育恒的《跟往事干杯》就是翻唱长渕刚的《干杯》 , 还有小虎队的《红蜻蜓》也是翻唱 。
他在《太阳之家》饰演一名不善言辞的木匠 , 与广末凉子有不少对手戏 。

文章插图
木匠的日文是“大工” , 从字面也看得出来对匠人的尊重 。 长渕刚的这个角色很好地诠释了亚洲父亲的不善言辞和专业领域的敬业精神 , 里面的前后辈等级和手艺传承的细节非常适合日式电影语言 。
《太阳之家》就像《最后一封信》 , 周迅版的《你好 , 之华》 , 也就是中国版《最后一封信》被认为文化差异 。 水土不服 。 但是当岩井俊二把故事搬回日本 , 轻缓的节奏和那份隐忍又直接的感觉 , 就变得合理很多 。

文章插图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拍摄节奏 , 观众有不同的观影习惯 。 如果不适应日式的电影叙事方式 , 可能看《太阳之家》就会觉得有点着急且乏味 。
《太阳之家》在家庭这条线上 , 充分地体现了“害羞文化” 。 爸爸知道女儿喜欢吃草莓 , 这是通过日常观察就可以习得的线索 。 然而爸爸却完全不了解女儿的梦想 , 这就说明沟通不足 , 默契不够 。
咱们常说父爱如山 , 说的是深沉而不是沉重 。 并不是闭口不谈 , 好奇却不过问 。 那种彼此心系却没有感情对接的感觉让人很是着急 , 但也能感受到亚洲文化的那份内敛 。

文章插图
其中男主帮美女保险员买保险那段戏让我想起了绫野刚的《影里》 , 客气的日本人是不喜欢麻烦别人的 。 将朋友关系建立在购买关系上会显得很微妙 , 尤其是购买合同服务 , 而不是实际物品 , 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销售人员的认可 , 也是一段关系亲疏的量尺 。
《太阳之家》这段戏的出现 , 旨在对比男主对待不同人物关系的处理态度和处世哲学 。

文章插图
长渕刚饰演的信吾与老师傅、大徒弟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趣 , 电影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清晰明了 , 不只是技艺传承 , 也包含了前后辈文化的严格 。
《太阳之家》是一部男性视角电影 , 很浓郁的父权氛围 , 典型的铁汉柔情风格 , 但价值观不够新潮 。
对于比较崇拜好莱坞制作水平的亚洲影视行业来说 , 或多或少都会受西方思潮的影响 , 但是日本电影在融合平等观点方面进步并不大 。
或许这是一种文化自信或是社会现象 , 像《太阳之家》这种体现年龄和性别所带来身份差异的固有模式屡见不鲜 。

文章插图
之所以日影没有给人思想落后的印象 , 我认为一方面是动漫的突出脑洞 , 达到一定互补作用 。 另一方面是家庭化细节处理温馨动人 , 强势中带着反思 , 让人物和剧情更加立体、有血有肉 。
【日本民谣歌王长渕刚 日本民谣歌手有哪些】正如电影的核心思想“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家” , 体现出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 , 不管经历多少 , 与家人一起 , 人心总能向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