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活动中任何环节都有成本活动, 如果抓不住降低成本的目标, 漫无边际地降低成本, 将会一事无成 。
(一)成本降低的原则
1.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介入的原则是指成本管理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 全部是对企业经营中的全部成本加以管理, 全员是要发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广大员工树立成本意识, 参与成本管理活动, 并付诸于行动, 全过程是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管理, 并反馈管理效果, 借以发现问题 。
2.例外管理原则
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上, 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到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 并进行信息反馈, 才能抓住突出的、显著的问题, 解决关键问题, 使成本目标的实现有可靠的保证 。
3.经济效益的原则
加强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但经济效益的提高, 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 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节约, 也就是科技进步的内涵式成本降低 。 不仅重视成本绝对数的降低, 还应分析产品质量、产品产量的提高, 能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要把握产品数量、质量、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
(二)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
1.划分责任主体
应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职能部门、各类人员的职权范围, 划分不同层次责任主体 。 对企业各二级生产单位(分厂、车间)进行合理划分, 没有产品产出的辅助生产部门设置为费用中心, 进行在产品、产成品产出的生产部门设置为成本中心 。
2.制定成本管理标准
标准成本控制法是对原材料、各种费用消耗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 生产耗费确定定额, 对产品成本进行管理 。 预算控制法是企业制定年度成本预算, 作为成本管理标准 。
3.落实成本管理责任
落实管理责任, 应遵循的原则是:责任者应知道他发生了什么耗费、责任者有办法计量其耗费、责任者当发现耗费偏离计划时有办法采取措施加以调节, 只能如此才能把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
4.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产品成本的形成, 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涉及到企业的所有人员, 每位员工都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积极主动地参加成本管理 。 其次, 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即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即有技术因素也有管理因素 。 凡是不利于成本降低的因素都要严格控制 。 其三, 产品成本的形成, 是从研制开始, 经过生产准备、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过程, 因此成本管理应贯穿于全过程 。
成本管理, 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 最常遇到的有选择减少开支项目不当、缺少职工的合作与参与, 或者对执行减少开支的计划缺乏动力 。 发现不当之处的方法:详细了解支出, 对票据进行跟踪检查, 发现漏洞, 查找原因 。 取消陈旧的办事程序, 全体员工共同寻求成本降低的办法 。 经常把目标和成果对比, 发现差距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纠正 。
(三)降低成本的工作过程
1.企业建设前的成本预测
企业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时, 要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 事前成本预测管理是在建厂、老产品改造、新产品开发等环节, 进行成本预测优选, 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支出做出预测, 以便有效地控制各种耗费 。
2.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预测
【降低成本的10大成本与9种方法 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哪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预测主要包括两方面:目标成本预测、定额成本预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