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的10大成本与9种方法 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三 )


目标成本是为实现未来一定时期的目标利润所规划的企业成本水平 。 这是企业一定时期在成本管理方面所建立的奋斗目标, 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主观愿望 。 它是在全面综合分析企业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期望值 。 目标成本可以通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成本中心, 作为降低成本的努力方向 。
定额成本是对某一产品设计方案或在采取某项技术改造措施后, 按产品生产的各种现行消耗定额和当期正常费用预算编制的成本限额, 定额成本的预测是编制成本预算的基础 。
3.事中成本管理
事前成本预测形成的目标成本, 要层层分解到分厂、车间、工段班组乃至个人, 以及采购部门等责任中心, 促使它们采取各种措施, 控制实际成本尽可能低于目标成本 。 相对于事前成本管理来说, 事中成本管理所降低的成本是小头, 但和过去孤立地进行制造成本管理已大不一样, 一是克服了没有目标的随意性, 二是对事前成本差异(大头)的实现, 起到保证作用, 因此事中成本管理在整个成本管理体系中成为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
建立生产费用周报制度, 是改变传统核算以月度为期间的方法, 月终结转后, 各生产单位的成本完成情况已成定局, 建立生产费用周报制度, 以各成本中心为单位, 对上周出现的费用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纠正 。 建立生产费用周报制度, 要求材料领用、各种费用的计量都以周为单位, 要增加一些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在建立这种制度的初期会有一定难度, 但习惯以后就会出现效益 。
可控费用目标管理是指降低成本主要是降低可控费用 。 可以通过班组核算或者个人账户, 对费用进行分解, 尽可能的划小费用责任单位, 与目标考核、个人工资报酬相挂钩, 调动职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费用超标要坚持成本否决制 。 通过周报反映的成本上升苗头, 要及时查找原因, 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
4.事后成本管理
事前以社会平均成本或目标成本控制最低成本, 事中以标准成本控制实际最低成本, 一环扣一环, 有机结合, 因此期末可将实际成本的构成区分为社会平均成本、事前成本控制差异、事中成本控制差异、事后成本差异几部分, 详细分析事前、事中各责任中心所取得业绩的原因, 反馈控制未来, 就划清了各责任中心的权责界限, 达到用尽量少的生产耗费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 。 事后成本管理无异于“事后验尸”, 对当期的成本超支已无法挽回, 其意义应当是下一个成本降低循环的起点, 不至于犯相同的错误, 并找出更优的成本管理方法, 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 。
三、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
(一)建立成本管理体系
1.组织系统
组织是指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从事活动的一种方式 。 在企业组织中, 通常将目标划分为几个子目标, 并分别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来完成 。 成本管理目标是企业目标的一个主要子目标, 而生产部门又是员工最多, 对企业绩效影响最大的部门, 是企业最重要的组织系统之一 。
为了确立成本领先优势, 一般要建立“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以达到最低成本为目标的一个组织单位 。 成本中心的具体划分, 可以按企业生产部门的组织结构设置进行合理的划分, 组织系统是进行成本有效管理、建立成本优势的前提条件 。
2.信息系统
理财作为企业的“商业语言”, 是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关的信息系统, 成本管理体系的信息系统, 也就是责任会计系统 。 责任会计系统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 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管理使用的信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