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的10大成本与9种方法 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四 )


3.考核奖惩制度
考核奖惩制度是实现成本优势的重要因素, 它依据成本预算标准, 对各成本中心也就是成本的责任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 进行考核、评价, 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进行奖励, 任务完成较差的单位进行处罚, 以维持长期有效地成本优势 。
(二)建立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制度
为了对成本加以控制, 在成本管理中, 采用标准成本方法是一个有效途径 。 在标准成本中, 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 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当完成的成本标准 。 标准成本要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要求, 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 。
1.标准成本的分类
标准成本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可以分为两种: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 。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 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 制定理想成本的依据, 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水平 。 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 根据一般的生产消耗水平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在计算这种标准成本时, 把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损耗也计算在内, 使之符合生产实际, 成为切实可行的成本标准 。 正常标准成本从数量上来说, 应该大于理想标准成本, 但又应当小于历史平均水平 。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 应该使用正常标准成本 。 理想标准成本的用途是揭示成本降低的潜力, 因其提出的标准太高, 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
2.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以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进行 。 制定标准成本, 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 无论是那一个成本项目, 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两者相乘得出成本标准 。
3.目标成本
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虽然都可以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 但二者之间的含义、指导思想和制定方法有所不同 。 “标准成本”是20世纪初出现的, 是科学管理的作业标准化和成本管理的结合的产物 。 “目标成本”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 是成本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的产物, 强调对成本实行目标管理 。 目标成本的制定, 从企业总的经营目标开始, 逐级分解成基层的具体目标 。 制订时强调执行人自己参与, 专业人员协助, 以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 目标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 明确的目标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 能够对成本中心的管理人员起到促进作用, 自发的选择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法, 鼓励人们经过努力实现企业的成本目标 。
(三)责任成本管理
1.责任成本的归集原则
其他的成本管理方法, 是以整个企业为对象的, 无法对具体的生产车间的成本进行有效地管理, 其原因是生产车间所发生的成本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车间所不能控制的, 也就无法进行严格的考核 。 对生产车间来说, 只能按照其可控的成本来进行管理和考核 。 责任成本的归集以可控性为原则, 这是责任成本最重要的特点 。 所谓可控性, 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能否为特定的责任中心所控制 。 例如, 材料的耗费可分解为价格和耗用量两个方面, 对于生产部门来说, 材料的耗用量成本是他们的可控成本, 而价格成本是不可控成本;对采购部门来说, 材料的价格成本是可控成本, 而耗用量成本则是不可控成本 。 尽管如此对整个企业来说, 所有的耗费都是可控成本, 只是可控的主题不同而已 。 责任成本的可控性特征, 是正确进行责任成本管理并进行有效考核的基本条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