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 , 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 , 儿童极易接受外界 , 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 , 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 ...上 , 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饮食习惯包括:正确地使用餐具 、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定量喝水 。(二)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大小便、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 。(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三)自理能力包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反鞋等等;能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二、家庭中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 家长切记包办代替 , 要学会等待 。如晚上请孩子睡觉的时候 , 孩子脱衣服磨磨蹭蹭 , 有的家长就可能觉得不耐烦了 , 就走过去动手包办了 , 而忘记了引导孩子快速脱衣服 , 这样在不自觉中就失去了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 。同时 , 在让孩子自己动手时 , 我们也同时让孩子学习一些正确做事的方法 。2、制定并维护必要的家庭生活规则 在这一方面 , 可能我们有好多的父母认为这是没有必要 , 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已经有较严格的生活规章制度了 , 在家里就免了 , 让其尽可能放松一点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从爱孩子的角度和家庭特有的个体环境来说并没有什么错 。但是 , 俗话说得好 , “没有规矩 , 哪成方圆” , 因此 , 在家庭中对于孩子来说 , 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些必要的规则 。如: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饮食要定时定量 。每日三餐外 , 可有1—2次加餐或点心 。不要随意吃零食 , 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 , 甚至拒食 。要防止边吃边玩或边听故事、边看电视 。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 , 少吃零食 , 保持正餐有旺盛的食欲 。3、以身作则 , 树立榜样 树立榜样 , 就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时候 , 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 , 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学习 。这个榜样可以是家长自身 , 也可以从书本上、动画片中寻找 。而在其中 , 我们认为 , 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强 , 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4、及时表扬和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好得多 ”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 , 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 , 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 。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 , 因此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 我觉得我们的家长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夸奖和奖励的方式 , 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一定的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 , 对于每个人来说 , 都希望听见别人的表扬和鼓励 , 孩子也一样 。但是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 。避免一个奖励的误区 , “奖励”成为孩子的要挟之手段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 。可见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 , 还要坚持 , 不能间断 , 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 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 , 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 , 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给幼儿一分享用终生的礼物吧!
学前儿童身体保健和生活自理教育的内容有哪些?一、1、 身体健康 , 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 ,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 , 学会保护自己;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 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 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 , 心情愉快 , 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 , 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 , 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