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乔家大院简介主人是谁 山西乔家大院简介( 二 )


大院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 后两次扩建, 一次修缮 。 第一次扩编是清同治年间乔致庸主持的, 第二次扩编是光绪中后期, 由乔经义和乔醉义负责 。 最后一次修订是由乔和乔应奎在民国10年后完成的 。 从奠基到最终完成现在的格局, 用了将近两个世纪 。 虽然时间跨度很大, 但是后期的扩建和修缮可以按照原来的思路进行, 使得整个大院风格一致, 浑然一体 。
按照乔家大院的传统叫法, 北面有三个院落, 从东到西分别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 南面的三个院落分别是东南院、赛那宁院、新院 。 南北六院的称谓, 显示了乔家大院的院落建筑秩序 。
【山西乔家大院简介主人是谁 山西乔家大院简介】乾隆年间, 乔家大院现在所在的地方, 有一部分恰好是乔家堡村的街巷交汇处 。 乔泉梅和两个哥哥分开后, 在路口东北角买了几套房子, 开始盖楼 。 主体建筑是坚硬山顶上的砖混房屋, 砖木结构, 有窗无门 。 楼梯建在室内是为了上楼 。 特点是墙厚窗小, 坚固结实, 是五里五外的三院 。 主楼东边是原来的房子, 也被装修成了侧院 。 还有, 偏院的第二个入口被改建成了学校, 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 也就是老院 。 传说片源外曾有一座五庙, 庙前有两棵槐树, 奇形怪状, 人们称之为“神树” 。 乔家拿到这块地的使用权后, 原本打算把庙搬走, 而不是树 。 后来, 乔泉梅晚上做了一个梦, 梦里金告诉他:“树动则活, 庙动则富 。 两者相合, 庙树齐动 。 ”往东走四五步就是树住的地方 。 不把庙搬到树上, 死人不富.“不久, 这棵树就要死了 。 乔美国, 害怕得罪神, 按照梦里的指示移动了树 。 这棵树真的复活了, 它的枝叶像以前一样茂盛 。 这好像是“真灵”, 所以有自己的灵, 于是在侧院前又建了五座庙, 至今还存在 。 同时, 在主院和侧院之间有一座大型砖雕土地庙, 雕有石山和鹿口衔灵芝 。 殿额有四个砖狮子和一个如意柄, 比喻“四季如意” 。 寺庙墙返回
有梧桐和松树, 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 喻意“六合通顺” 。
乔致庸当家后, 为光大门庭, 继续大兴土木 。 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 又盖了一座楼房院, 也是里五外三, 形成两楼对峙, 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 。 通天棂门, 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 。 上有阳台走廊 。 上得走廊, 前沿有砖雕扶栏, 正中为葡萄百子图, 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 最上面为木雕, 刻有奎龙博古图 。 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 。 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 且南北楼翘起, 故叫做“双元宝”式 。
明楼竣工后, 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 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 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
光绪中晚期, 地方治安不稳, 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 费了不少周折, 花了很多银两, 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 。 乔家取得占用权后, 把巷口堵了, 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 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 新建两个芜廊大门 。 跨院间有栅栏通过, 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 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 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
民国初年, 乔家人口增多, 住房显得不足, 因而又购买地皮, 向西扩张延伸 。 民国十年后, 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 格局和东南院相似 。 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 西洋式装饰, 朱光效果也很好, 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 。 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 。 与此同时, 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 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 连同原来的灶房, 改建为客厅 。 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 修了“洋茅厕”, 增添了异国风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