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近几年发展状况 宝洁中国市场占有率多少( 三 )


因此 , 其相关产品在中国的定位 , 也成为了其保持增长的硬伤 。 与此同时 , 低端产品的销量惨淡 , 也让宝洁在尚未扭转产品定位前 , 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
没有优质产品作为支撑的宝洁 , 显然再也难以单凭广告 , 就可以占据用户心智 , 拿下本土市场 。 更为致命的是 , 宝洁过去一直专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低价产品 , 对于消费需求升级的大趋势并不敏感 , 甚至毫无准备 。
在被国货新锐品牌挤压后 , 宝洁也陷入了高管频繁离职、管理层动荡不安的局面 。 这也被视为是宝洁在本土市场上亡羊补牢 , 只不过 , 可能为时已晚 。
值得注意的是 , 后知后觉布局高端产品 , 并没有让宝洁中国的业绩出现好转 。 这也意味着 , 其销售端的难题 , 尚未被攻克 , 频繁换帅也成为了其无奈的选择 。 据观察 ,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宝洁系高管的水土不服 , 另一方面 , 也与宝洁的市场策略有关 。
靠传统渠道长期霸占消费者心智的宝洁 , 鲜有在电商渠道上的布局 , 因此 , 如今宝洁的电商 , 除了被视为销售渠道 , 也成为了其与消费者对话、提升购物体验的窗口 。
或许 , 经历了传统渠道没落的阵痛后 , 宝洁将跨境电商当做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但是 , 几番折腾后 , 宝洁虽也不断瘦身 , 却依然没有挽救业绩的颓势 。 低端产品销售通道受阻 , 高端产品无人问津 , 宝洁的中国市场正在进一步缩水 , 其江湖地位也逐渐丧失殆尽 。
日化赛道拥挤 , 宝洁如履薄冰
正如开篇分析 , 日化市场是一块大蛋糕 , 但是在该赛道 , 却从来不缺实力强劲的对手 。 宝洁在中国市场 , 除了会受到同样来自大洋彼岸的联合利华、日本的花王、本土品牌蓝月亮等多面的“夹击”外 , 也让护舒宝、帮宝适等主打垂直品类的女性产品 , 原有市场被本土品牌蚕食 。

宝洁近几年发展状况 宝洁中国市场占有率多少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 , 汰渍、碧浪等洗护产品的市场份额 , 也逐渐被立白、植护所抢占 。 实际上 , 这个受困于业绩低迷的日化巨头 , 从2014年开始实施“瘦身”计划 , 把销量和发展潜力不佳的品牌剥离 , 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优势品牌 。 截至2017年 , 宝洁砍掉超过100个品牌 , 全球品牌缩减至65个 。
这期间 , 宝洁也通过换帅试图力挽狂澜 , 加速数字化进程来迎合时代趋势 。 只是 , 与新锐品牌的激进相比 , 宝洁的“大公司病”依然十分突出 。
尾大不掉的宝洁 , 显然面临着内部管理效率低、变革步伐缓慢、内卷严重等现实问题 。 这是传统品牌 , 尤其是历史悠久的跨国连锁集团存在的普遍问题 。
例如 , 在很多公司 , 90后、95后已经成为中流砥柱之时 , 其内部高层管理者依然是70后、80后 , 沿用的也是上一代的管理方式 。
这对团队文化、员工创造力的挑战 , 不言而喻 。 除了管理上的挑战外 , 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顶尖人才匮乏 , 也是宝洁遇到的难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