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利率平价理论?理论缺陷是什么?

利率平价理论(Rate Parity) , 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
利率平价理论主张 , 两国间相同时期的利率只要有差距存在 , 投资者即可利用套汇或套利等方式赚取价差 , 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将因为此种套利行为而产生波动 , 直到套利的空间消失为止 。 依据利率平价理论 , 两国间利率的差距会影响两国币值水平及资金的移动 , 进而影响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 。 二者维持均衡时 , 远期汇率的贴水或升水应与两国利率的差距相等 , 否则将会有无风险套汇行为存在 , 使其恢复到均衡的状态 。 这个理论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 。

什么是利率平价理论?理论缺陷是什么?

文章插图

理论缺陷
这一理论存在一些缺陷 , 主要表现在:
1. 利率平价说没有考虑交易成本 。 然而 , 交易成本却是很重要的因素 。 如果各种交易成本过高 , 就会影响套利收益 , 从而影响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 如果考虑交易成本 , 国际间的抛补套利活动在达到利率平价之前就会停止 。
2. 利率平价说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 , 假定资金能顺利 , 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 。 但实际上 , 资金在国际间流动会受到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 。 目前 , 只有在少数国际金融中心才存在完善的期汇市场 , 资金流动所受限制也少 。
3. 利率平价说还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是无限的 , 故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 , 直到利率平价成立 。
理论发展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l9世纪60年代 。 l9世纪90年代 , 研究 远期外汇理论的德国经济学家沃尔塞·洛茨提出了利差与远期汇率的关系问题 。
20世纪初期 , 凯恩斯第一个建立了古典利率平价模型 , 得出以下结论:
1、决定远期汇率的基本因素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 。
2、远期汇率围绕利率平价上下波动 。
3、不论远期汇率与其利率平价偏离多大程度 , 获得足够利润的机会使套利者把资金转移到更有利的金融中心 。
4、如果外汇交易被少数集团控制 , 或在主要交易人之间达成交易协议 , 那么 , 挂牌汇率可能偏离其利率平价 。
5、套利资金有限 , 常常不能大到足以使远期汇率调整到其利率平价水平上 。
6、在不兑换纸币的条件下 , 银行利率变化直接促使远期汇率重新调整 。
20世纪30一40年代 , 保罗·艾因齐格运用动态均衡思想 , 发展了利率平价的动态理论 。 经过罗伯特·z·阿利布尔等人的进一步完善 , 现代利率平价理论框架趋于成熟 。

什么是利率平价理论?理论缺陷是什么?

文章插图

【什么是利率平价理论?理论缺陷是什么?】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 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 。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 , 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