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乳业怎么样?新希望纯牛奶好喝吗?

小众地方奶悄悄地火了 。
打开小红书 , 在搜索栏输入“牛奶” , 你便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跳出来的不是伊利、蒙牛 , 也不是进口奶 , 而是各种小众地方奶 。
“纯牛奶界天花板”“新疆牛奶yyds”“国货之光” , 博主们几乎把地方奶夸出了花 。
这股地方奶风潮 , 已吹入千家万户 , 甚至身边的朋友们也是一个比一个懂行 , “欧亚你一定得试试”“古城是妈妈老家的味道”“百菲酪做活动我囤了3箱”……
地方奶真的这么出圈吗?
根据部分品牌的半年度业绩预告 , 地方奶增速的确不俗 。 新希望乳业预计2021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60%;燕塘乳业预测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0%~100%;李子园的归母净利同比预期增长48%~68%;花园牛奶所属公司西部牧业发布中报 , 营收同比增幅48.6% 。
比起风光无限却上市破发的线下新茶饮 , 地方奶会弯道超车 , 成长为下一个饮品业千亿巨头吗?
夹缝中求生存
乳制品行业的基本竞争格局是 , 两强争霸 , 地方奶夹缝求存 。
这一格局的形成 , 与牛奶本身的性质有关 。 牛奶产业受奶源分布、物流配送能力限制 , 本地品牌有局部优势 。
为了耕耘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 和伊利、蒙牛错位竞争 , 大部分地方奶都选择了“低温奶策略” , 把奶源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
以新希望乳业为例 , 它在2019年时低温奶占比超六成 , 并且多次强调要坚持“鲜战略” 。
低温奶口味更鲜美 , 这帮助地方奶企稳住了本地市场 , 可只能保其偏安一隅 , 想要往外扩张并不容易 。
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到 , 低温奶的覆盖半径往往不超过300公里 , 且每个区域的冷鲜奶已经有自己的地方性龙头——往华东走 , 光明守着门口;往四川走 , 碰壁新希望;云南一带 , 大理牧场有相当的知名度 。
要靠冷鲜奶吃遍全国市场 , 无异于痴人说梦 。
所以这次 , 发起冲锋号角的是常温奶 。
但这是要从伊利、蒙牛的核心阵地抢食 , 难度不亚于载人飞船奔赴月球 。
常温奶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 据浙商证券数据 , 截至2020年 , 两强的常温奶市占率约66% 。 并且向头部集中的现象还在愈演愈烈 , 据中国奶业年鉴 , 从2008年开始 , 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数量持续下滑 , 长尾玩家纷纷退出市场 , 两强市占率逐年提升 。

新希望乳业怎么样?新希望纯牛奶好喝吗?

文章插图

再看看市值对比 , 新希望乳业已经是地方奶里的老大 , 市值122亿元 , 却与两强(伊利2015亿元 , 蒙牛1816亿元)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
要想在常温奶领域展开PK , 上游奶源、下游渠道 , 是地方奶企绕不过去的坎儿 , 和两强掰手腕 , 不容易 。
买牧场 , 固优势
养殖畜牧业 , 听着低端 , 实际上相当烧钱、烧技术 。 王健林曾经在2014年高调进军养猪业 , 花费10亿元 , 最后鸡飞蛋打 , 啥都没做出来 。
奶企也清楚养牛费钱 , 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前十年 , 它们更喜欢直接从奶农手里收奶 , 从而规避养殖业的高投入和高风险 。
但另一种风险暗自滋生 , 奶源品质难以把控 , 有些奶农胆子大 , 在牛奶里加脂肪粉、抗生素、三聚氰胺 , 奶企检查前再往牛奶里混点双氧水 , 避免变质 。 到了2008年 , 危机爆发 , 三鹿事件直接将国内乳品行业炸开了花 。
奶企从那以后变了方针 , 靠股权并购或自建的方式 , 积攒自有牧场 。
以伊利为例 , 2015年时 , 在全国拥有的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达2400多座 , 且全都是规模化养殖的牧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