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处理器怎么选 电脑cpu选择( 五 )


流水线对比: 自踏入P4时代以来 , Intel的CPU内部的流水线级要比AMD的高出一些 。 以前的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的流水线为20级 , 相对于当时的PIII或者Athlon XP的10级左右的流水线来说 , 增长了几乎一倍 。 而目前市场上采用Proscott核心CPU流水线为31级 。 很多人会有疑问 , 为何要加长流水线呢?其实流水线的长短对于主频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 流水线越长 , 频率提升潜力越大 , 若一旦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话 , 所耽误的延迟时间越长 , 为此在Netburst架构中 , Intel将8级指令获取/解码的流水线分离出来 , 而Proscott核心有两个这样的8级流水线 , 因此严格说起来 , 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有28级流水线 , 而Proscott有39级流水线 , 是现在Athlon 64(K8)架构流水线的两倍 。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较长流水线不足之处 , 不过 , 是否有了解过较长流水线的优势呢?在NetBurst流水线内部功能中 , 每时钟周期能够处理三个操作数 。 这和K7/K8是相同的 。 理论上 , NetBurst架构每时钟执行3指令乘以时钟速度 , 便是最后的性能 , 由此可见频率至上论有其理论基础 。 以此为准来计算性能的话 , 则K8也非NetBurst对手 。 不过影响性能的因素有很多 , 最主要的就是分支预测失败、缓存不中、指令相关性三个方面 。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个CPU都会遇到 , 只是各种解决方法及效果存在着差异而已 。 而NetBurst天生的长流水线既是它的最大优势 , 也是它的最大劣势 。 如果一旦发生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情况 , Prescott核心就会有39个周期的延迟 。 这要比其他的架构延迟时间多得多 。 不过由于其工作主频较高 , 加上较大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NetBurst架构的不足之处 。 不过流水线的问题在Intel的新一代CPU架构Conroe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 这样子以来 , 大容量的高速缓存 , 以及较低的流水线 , 配合双核心设计 , 使得未来的Intel CPU性能更加优异 。
“真假双核”
在双核处理器推广的过程中 , 我们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AMD宣扬自己的双核Opteron和Athlon-64 X2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双核处理器准则 , 并隐晦地表示Intel双核处理器只是“双芯” , 暗示其为“伪双核” , 声称自己的才是“真双核” , 真假双核在外界引起了争议 , 也为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不便 。
AMD认为 , 它的双核之所以是“真双核” , 就在于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两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硅晶片(或称DIE)上 , 与单核相比 , 它增添了“系统请求接口”(System Request Interface , SRI)和“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 。 它们的作用据AMD方面介绍应是对两个核心的任务进行仲裁、及实现核与核之间的通信 。 它们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总线配合 , 可让每个核心都有独享的I/O带宽、避免资源争抢 , 实现更小的内存延迟 , 并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 , 让双核能轻易扩展成为多核 。
与自己的“真双核”相对应 , AMD把英特尔已发布的双核处理器——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处理器采用的双核架构称之为“双芯” 。 AMD称 , 它们只是将两个完整的处理器核心简单集成在一起 , 并连接到同一条带宽有限的前端总线上 , 这种架构必然会导致它们的两个核心争抢总线资源、从而影响性能 , 而且在英特尔这种双核架构上很难添加更多处理器核心 , 因为更多的核心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总线带宽争抢 。
而根据前面我们提到CMP的概念 , 笔者认为英特尔和AMD的双核处理器 , 以及它们未来的多核处理器实际上都属于CMP架构 。 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或标准 , 业界并无明确定义 , 称双核处理器存在“真伪”纯属AMD的一家之言 , 是一种文字游戏 , 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