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智能手表已经成为继智能手机、蓝牙耳机后的又一现象级电子产品,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报告显示,以智能手表、耳戴式设备为核心的可穿戴设备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消费支出预计将达815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8% 。 其中,智能手表的增长极为亮眼,消费者在智能手表上的支出预计将达到258亿美元 。

文章插图
如此庞大的市场必然会引起更多厂商们的重视,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上半年华为、中兴、佳明、魅族、一加、小米等厂商就发布了10多款智能手表,下半年苹果、小米和华为等厂商再次推出新品,足见智能可穿戴市场的火爆 。
但在这个内卷程度不亚于手机市场的智能手表领域,想要做出一款能够真正引爆市场的智能手表难度并不小 。 而苹果给出的答案是——让手表向医疗健康设备进化 。

文章插图
事实证明,苹果的决策是正确的,自从苹果在Apple Watch Series 3上加入了全新的心率传感器以及健康监测功能后,Apple Watch一跃成为了市面上最受消费者关注和欢迎的智能手表 。 根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苹果在智能手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了61%,其背后最大功臣便是Apple Watch Series 3,是Apple Watch Series 2的两倍以上 。

文章插图
或许是看到了苹果所取得的成果,其他的可穿戴厂商也开始一股脑地往自家的智能手表加入健康功能,将健康、医疗检测功能作为智能手表的主要卖点之一 。 然而小雷心中仍有一个疑问,让智能手表变成用于健康或医疗的“仪器”,到底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吸引消费者所营造出来的“噱头”,还是智能手表发展路上的一个新方向?
我们为何会在意智能手表的健康功能?
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国家的老龄化程度都在不断加深 。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1.9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1.97% 。 高龄人口的增多必然会带来一个社会性问题,那就是健康 。

文章插图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购买专业的医疗设备或常去医院进行体检,在多种场合下,帮助到消费者获取第一手健康数据最理想的设备,就是智能穿戴 。
例如华为在2018年发布华为 Watch GT时,就表示其内置的TruSeenTM 3.0心率检测技术是与301医院心血管团队共同合作研发出的结果,能够让华为 Watch GT通过心率连续监测的方式进行房颤筛查,以便患者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到附近医院就诊 。

文章插图
之所以需要手表来完成这一项目,是因为包括房颤在内的心血管疾病本质上是一种常见的阵发性疾病,这类疾病很难在医院检查中发现,而是需要日常持续监测,这正符合具有可穿戴属性的智能手表的定位 。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智能手表成功“救人”的事件又给业界和消费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 例如数码博主@flypig就曾表示自己在西藏进行拍摄工作时,就被Apple Watch的血氧检测功能提醒他需要停下来稍微休息一会(严重的高原反应可能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在微博最后他表示“智能手表的某些功能平常可能感知不到,但到了一些特定环境中,确实有大用场” 。 而这样的案例实际上多如牛毛 。
- 营收净利双双“滑坡”,华米科技跑不动了?
- 蜂花“哭穷”被野性消费,会是下一个鸿星尔克吗?
- 找到“流量密码”的《导演请指教》,却少了对内容的敬畏心
- ?带货主播,左右为难
- 人民日报:“流量经济”也要规范发展
- 我爱摇粒绒,不是因为穷
- 文明忠:扎根肇庆海事基层一线的“科学家”
- 滴滴公开“出行引导策略生成方法及装置”专利
- “雪梨”们赚钱没个够
- 松江印象城破二次元壁来到“上海之根”,以文化IP探索商业消费转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