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腰部迷途( 三 )


哪吒V是第三款量产车型 , 作为一款10万以下小型纯电SUV , 该车毛利仅5%左右 。

新造车腰部迷途

文章插图

近几个月哪吒汽车的宣传口径
对比蔚小理 , 5%的毛利和8000辆的月交付实在不足以将哪吒推上第一梯队的台阶 。
在车企扎堆造SUV时 , 有一个车企选择了独树一帜 。
2019年零跑推出了自己首款量产车——S01 , 定位10万元级双门四座纯电轿跑 , 而它承载着零跑该年一万台的目标 。 价格是平民化了 , 但是车型却不是人民所普遍需要的 , 以至于被不少网友冠以“大号玩具”之称 。
S01上市后几个月销量仅有几百台 , 被拉回现实的零跑第二年才重新老老实实推出一款A00级纯电车型T03 。 凭借这款车 , 零跑才在2020年完成1万台的交付目标 。
不过中低端车型的竞争向来是激烈的 , 就在T03上市两个月后 , MINI EV也随之上市 , 即使T03月销量逐月攀升 , 但在MINI EV面前也显得黯淡无光 。
我们翻看2021年上汽集团半年财报 , 上汽通用五菱全年累计销量88.4万辆 , 其中MINI EV约15万辆 , 但净利润仅有4.1亿元 , 简单计算下来单车净利润仅有463.8元 。
这也是所有低价走量车企的一个缩影 。
虽然MINI EV利润低甚至是亏损 , 但自上市到如今的17个月中其累计销量约45万台 , 对于传统车企来讲 , 积分和名声的收获是巨大的 , 而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 同时芯片短期的影响也在将腰部车企利润进一步压低 。
三家车企都曾表示 , 芯片的短缺多多少少都影响了交付 。
因此 , 走量不行那便只能提高单车毛利 , 今年来腰部势力们也都在积极“向上” 。 由于以往中低端车型价格限制 , 腰部势力在智能化方面并不积极 , 而今年正在该方面努力做文章 。
即将上市的哪吒S定价或将在20万左右 , 搭载华为MDC计算平台 , 采用2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3颗摄像头等感知硬件 , 能够在部分场景下实现L4级自动驾驶 。
零跑最近也转型向中高端发力 , 发布了零跑C11 , 比起原来T03 10万元以下的售价算是迈出了一大步 。 全车在硬件设施上也做了不小文章 , 搭载10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以及两颗自研智能芯片凌芯01.
同样 , 威马在EX5之后 , EX6、W6都上探到了20万元级别 。 近期威马发布的M7纯电轿车更是搭载3颗固态激光雷达、4枚Orin-X芯片 , 虽未公布价格 , 但至少也在20万级别以上 。
看着“硬”了 , 不过仔细观察其中又有不少水分 。
缺乏核心竞争力向上的根本之处在哪儿?在于核心竞争力 ,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何小鹏或许会答是智能化 , 李斌或许会答服务 , 李想或许会答产品力 。
有业内人士分析 , 蔚小理三家中有很大一部分市值都是靠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撑起 。 而腰部势力要么限制于定价、要么限制于战略 , 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上多多少少都有些欠缺 。
2019年威马曾在海外组建过一支自动驾驶研发团队 , 招了人租了地 , 打算大展手脚 , 但时至资本寒冬 , 沈晖认为“过冬”是前提 , 技术板块便成为第一个“弃子” 。 业内人士向光子星球透露 , 因为威马本来也没做自动驾驶 , 做不做影响不大 , 索性就干脆不做了 。
而不做的代价便是“科技含量”不高 , 他日因今日果 , 威马也只得自己咽下“科创板”这份苦果 。
同年 , 蔚来、小鹏也在“过冬” , 李斌向何小鹏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 蔚来已经住在了ICU , 小鹏正在门口排队 。 因此何小鹏为“过冬”裁掉了不少团队 , 却唯独保留了自动驾驶团队 。 他说“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跑出来” , 即使何小鹏自己内心也不确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