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专访:从SheIn、PatPat到简派,服装品牌卖家的供应链到底该怎么搭?( 二 )


2016年 , SheIn到了服装生产聚集地广州番禺这边 , 最早也没有人愿意给他们做货 , 因为SheIn当时一张订单也就三五十件 , 一百件都不到 , 而其他无论是线下品牌还是国内电商品牌的订单都是千件起下单 , 也有上万件每款的时候 。
我们当时的办法就是自己开工厂 , 开了三四家小型的工厂 , 自己买机器设备 , 自己请好工人 , 最后去请老板 。 当时我们请了3-4个小老板 , 向他们许诺 , 只要能够很好地满足品牌的销售供给 , 两三年以后工厂就送给他们 。 实际上到了2018年 , 工厂也的确送给这几个老板了 , 有的工厂规模也从当时四五十人变成了六七百人 。
四个工厂一共不到200人 , 每天每个工人30-40件衣服 , 每个月就可以出十几二十几万件衣服了 , 再说当时SheIn的品质要求也不是很高 , 恰恰能够满足SheIn前端平台的销售需求 。
广东的服装产业链其实也是熟人社会 , SheIn当时作为弱势群体 , 没有选择权 , 只能被选择 。 所以SheIn也逐渐学会了供应商管理 , 其实就是搞关系——谁缺钱但是又有产能?小加工厂的老板 。 我们就和他们搞好关系 , 保证小订单也有产能 。 所以一段时间后就通过裁片外发、半成品外发、整件外发 , 慢慢把周边资源也利用起来了 。
在积累大量供应商的同时 , 前端的销售能力也在快速发展 。 在2016年前后 , 国外部广告推广的收费还比较低 , 借助当时的低成本营销方式 , SheIn的订单量增长迅速 。
到了2018年2019年 , SheIn的盘子也已经搭建起来了 , 那之后我也很少给他们做顾问了 。 带个徒弟三年也该出师了吧 , 要是三年不出师 , 要么是老师太差 , 要么是学生太差 , 我们都不差 , 所以在2018年后我也慢慢淡出了他们的实际业务参与 , 后来去了PatPat之类的等等 。
36氪:听说现在广州想要跟SheIn合作的那些供应商都踏破门槛了?
云海:最直接的原因是SheIn体量大 , 订单大且稳定;还有一个更底层的原因是 。 SheIn的管理规范 , 全部是信息化管理 , 而其他品牌 , 哪怕是国内一些大品牌比如X踏、X拉X拉等 , 其供应链管理都不是太规范 , 这就会导致很多是“人为因素”在管理供应链 。
36氪:SheIn的信息化管理是指什么?
云海:SheIn有一整套的供应链管理软件系统 , 能够监控内外的这些信息资源 , 目前主要用于公司内部 。 公司外部的供应商也会用这套系统里的部分功能 , 可以让SheIn实时收集实际供应链数据 。
大家都在说SheIn的供应链很厉害 , 在我看来其实SheIn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供应链的最大的优势 , 还是有进步的空间的 。
并且也不一定非要集成这么多供应商 , 优衣库只有四五个面料供应商 , 二十几个工厂 , 一样做得很好 。
36氪:外部供应商用SheIn的系统 , 其实相当于被监控生产 , 这些工厂会不会不情愿呢?
云海:这些工厂的订单几乎全部都是SheIn给的 , 并不是给他们安装硬件设备 , 只是一套软件系统 , 让供应商去实时记录订单等状况 , 比如何时买面料、何时开裁、何时上线、何时车缝、何时结束、何时包装、何时送货……只是把流程管控起来 。 供应商也可以随时在该系统里面提取订单的相关资料 , 现在供应商接单也都在这个系统 , 整个体系封闭运作 , 资料传递顺畅与快速 , 对双方都有极大的好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