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交出上市后首份答卷,共享办公何时才能迎来第二春?( 三 )


WeWork交出上市后首份答卷,共享办公何时才能迎来第二春?

文章插图

WeWork在杭州的办公空间之一 , 图源WeWork中国官网
三、共享办公的故事该如何讲下去?打造一个办公空间 , 让人们畅享生活 , 而不仅仅是生存 。 ——这是WeWork描述的美好愿景 , 同时也揭示了共享办公的本质:一种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贩卖 。
当共享经济遇上办公 , 共享办公的出路又到底在哪?
“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 , 纵观星巴克的营业模式 , 点上一杯咖啡 , 便能坐上一上午或者一整天 , 在星巴克里面办公 。 当星巴克变成共享的办公空间 , 真正的“共享办公”却出路难寻 。
虽然WeWork正在收缩阵地 , 但这仍是治标不治本 。 大肆抛弃业务减少的只能是运营成本 , 如何在未来让其共享办公业务产生盈利 , 才是WeWork目前最需要关注的 。
长期以来 , 以WeWork为首的整个共享办公行业都秉持着“二房东”的经营模式 , 即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房产 , 与地产商签订长租合同 , 再对内部加以改造打扮成“共享办公空间” , 最后出租给个人或者初创公司 。
“二房东”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 , 不管有没有租户入住 , 共享办公企业都必须交付房产租金 , 以及共享空间的各项维护费用 。 这种运营模式使得共享办公企业不得不扩展市场以抵消损失 , 但它赚到的钱越多 , 亏损缺口也越大 , 因为租客和共享空间维护费的增加总是成正比的 。
当市场处于蒸蒸日上的良好状态时 , 企业尚有回旋余地 , 但当整体市场入驻情况都不理想时 , 一家企业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 若不能创造稳定的现金流 , 这些初创企业只能依赖可能的融资 , 这和乞讨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经历了2018年的洗牌潮 , 2019年的上市潮 , 2020年行业洗牌叠加疫情之后 , 所有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共享办公第二春何时到来?
面对行业困境 , 各家平台也开始调整寻求出路 。 例如 , 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 , 优客工场宣布进行“轻资产、重赋能”的战略转型 , 且在第四季度完成了上市以来首次盈利(6279万元 , Non-GAAP下) , 尽管其盈利只是昙花一现(2021年一季度再度转亏 , Non-GAAP下亏损4670万元) , 但它“轻资产+重自营”的革新模式仍然值得共享办公企业学习;氪空间内部孵化了一条新产品线——Kreator Space , 以轻资产模式运营;创富港没有采取轻资产为主的模式 , 而是保持着所谓的“半轻”模式 , 即自主租赁物业、设计装修、团队运营 , 其在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了1812万元 。
可见 , 不论是已经通过轻资产模式成功转型的优客工场 , 还是刚刚上市意图转型的WeWork , 都在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壮大 。
低风险、轻资产、差异化运营模式将成为主流 , 未来共享办公空间输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办公位 , 还可以为其他商业机构、楼宇、商街输出管理模式和相关产品服务 , 各方联合起来 , 分摊风险、共享成果 。
共享办公的业务焦点始终聚焦于为更多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 因此 , 这一市场的蓬勃发展 , 对于广大创业者和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创新型企业而言 , 非常值得期待 。
结语当行业玩家们不像过去那样疯狂圈地 , 参与者主要为一线巨头 , 中小创业者很少入局 , 这说明行业回归了理性和固有发展规律 , 未来共享办公不再是一个风口行业 , 只会成为一个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更健康的行业 。
在经历爆发、低谷和洗牌之后 , 共享办公的赛道已经进入下半场 。 在当前形势下 , 为租客们提供创新、便捷化的服务 , 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 也许才是共享办公的“新出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