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柳传志的功过是非?( 二 )


砺石商业评论在几年前曾提过一个观点 , “柳传志的投机主义 , 才是联想集团没落的根源” , 当时我们认为柳传志如果能够亲自带队 , 全身心地聚焦在联想集团的IT主业上 , 那么联想集团就有可能会比现在的光景好上许多 。 不过后来我们团队在内部讨论时 , 又对这个观点进行了修正 , 认为把联想集团今天问题的根源归结到柳传志身上并不客观 。
当初柳传志将联想集团与神舟数码两家公司分拆 , 交由杨元庆与郭为两人分别掌舵 , 自己聚焦去做联想控股 , 并不能算是错误 , 相反体现了其作为商业教父的较大格局与宽广胸怀 。 就这一举措 , 我们充其量只能批评柳传志不够专注 , 缺乏在IT主业上All in的战略耐心 , 而不能对其有其他过多苛责 。
如果分拆之后 , 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都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 那么柳传志就很有可能会因为这次举措带来的成功 , 而被行业视作“敢于放权 , 敢于启用年轻人”的伟大企业家典范 。 只是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之后的发展都远远低于公众的预期 , 而导致现在舆论把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发展的不如人意 , 较大部分归罪于柳传志 。
2
看完柳传志上半场的核心作品联想集团 , 我们再来看柳传志下半场的作品联想控股 。
区别于联想集团是一家实打实的聚焦IT产业的实体企业 , 联想控股本质上是“趋利而动”的投资控股公司 。 不过 , 联想控股的投资业务并不成功 , 目前其持有的最具价值的投资资产依然是联想集团 。 除联想集团之外 , 联想控股几乎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成功投资项目 。
例如 , 联想控股曾经在农业、白酒与地产业务上的布局都难言成功 , 为其贡献最大利润的恰是最受外界诟病的金融服务业务 , 这也是司马南视频中对联想控股重点批评的一点 , 在这一点上 , 司马南视频中的分析是极为敏锐与专业的 。 就像我们不能盲目的指责柳传志一样 , 我们也不能盲目的责骂司马南 。
根据联想控股官网介绍 , 其金融服务板块包括投资的BIL(卢森堡国际银行)、拉卡拉、正奇控股、君创租赁、考拉科技、汉口银行、现代保险、联保投资等企业 。 就这些投资而言 , 联想控股自身没有创造什么用户价值、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 只是用钱交换来了部分股权 。 并且 , 联想控股投资的这些企业也涉及到大量与高利贷、暴力催收等相关的并不光彩的业务 。
所以 , 从联想控股的实际业务来看 , 柳传志作为企业家的下半场几乎是完全失败的 。 昔日的一流企业家 , 花了十余年时间 , 只是做了大量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业务 。
除了对联想集团与联想控股业务的质疑 , 舆论另外一个较大的质疑 , 就是以柳传志为首的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管理层 , 获得了与其价值贡献完全不成正比的超高财务回报 。
以柳传志为例 , 其从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获得的财务回报主要分为两类 , 一类是股权回报 , 另一类是工资回报 。

如何客观评价柳传志的功过是非?

文章插图

从股权回报上来看 , 联想控股作为一家中科院发起的国有企业 , 最初将35%的股权给到以柳传志为首的员工持股会 , 已经算极为慷慨 。 即使在之后因引进战略投资者与香港上市而被稀释后 , 柳传志个人持有联想控股的股权依然有3.12% 。 相比马云、马化腾也只是拥有阿里、腾讯几个百分点的股权比例 , 柳传志持有联想控股的股权比例绝对不算低 。 根据联想控股最近一个交易日294.53亿港币市值计算 , 这部分股权价值接近10亿港币 。 另外 , 柳传志还持有联想集团数千万人民币价值的股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