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1周至1岁睡眠重要知识 宝宝睡眠质量不好原因( 二 )


浅眠—快速动眼期成人在深层睡眠与浅层睡眠转换之间 , 通常顺利且不容易清醒 , 但宝宝的转换过程不及成人顺利 。萧建洲医师指出:「睡眠过程中可区分快速动眼期与非快速动眼期 , 非快速动眼期又细分为深层睡眠与浅层睡眠 。」根据研究显示 , 成年人在每段睡眠中仅有1/4的时间处在快速动眼期 , 而年纪小的孩子 , 快速动眼期却占了一半以上的睡眠时间 。黄彦霖临床心理师提到:「快速动眼期在睡眠医学中被归类于矛盾期睡眠 , 因为此时大脑的脑波状态显示与清醒时的状态相似 , 但身体肌肉张力却是整个睡眠阶段中最低的时刻 。」
在快速动眼期睡眠中 , 宝宝可能会出现眼球跳来跳去的状况 , 有些家长还可能误以为是宝宝抽筋 , 并伴随许多面部表情 , 像是嘴角抽动、皱眉、发出闷哼声、伸展四肢、翻身等 , 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正常现象 , 不一定代表孩子睡不安稳 。此时只要让宝宝自己处理、经历即可 , 若贸然将宝宝抱起或进行其他照顾大动作 , 可能反而吵醒孩子 。
过度刺激影响睡眠新手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有「白天玩得越累 , 晚上越兴奋」的状况发生 , 您可能因此感到不解 , 毕竟成人在折腾一整天之后 , 会显得身体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 而孩子却反而变得更活跃、兴奋 , 甚至晚上睡得更不安稳 。萧建洲医师解释 ,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 , 是因为孩子在白天时 , 精神受到过度刺激 , 除了玩得太兴奋之外 , 太早接触电视、3C产品等声光刺激 , 也可能导致孩子晚上夜惊或梦魇 , 造成睡眠品质受影响 。
宝宝睡眠时间长短孩子睡眠机制新生宝宝的生活相当简单 , 多数时间都在睡梦中度过 , 但睡眠模式较不稳定、持续 , 再加上小宝宝对奶水的需求也属频繁少量 , 苏醒往往都是为了填饱肚子 , 新手父母很难看到孩子展现明确的睡眠惯性或机制 。
1周:吃饱睡睡饱吃刚出生的宝宝睡睡醒醒 , 除了睡觉、喝奶之外 , 醒着、哭闹的时间皆不多 , 生活作息也缺乏固定的规律 。萧建洲医师指出 , 新生儿每天约有20小时皆在睡眠中度过 , 几乎是过着吃饱睡、睡饱吃的生活模式 , 只不过父母很难清楚掌握宝宝想进食的时间点 , 因此 , 必须以宝宝的需求为主 , 由成人迁就、配合宝宝的时间 。
2周:开始表现游戏需求宝宝离开妈咪的子宫一周后 , 努力调适新环境的生活 , 开始对外界产生好奇与反应 。虽然醒着的时间还是很短暂 , 但已经开始会因为尿布湿了、环境不舒服等其他原因哭泣 , 更会展现游戏需求 。爸比妈咪可能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除了睡眠时间缩短 , 还会等到玩累了才肯吃饭、睡觉 , 甚至到宝宝出生十天后 , 可能出现小宝宝吃饱还贪玩不肯睡的情况 , 此时父母可试着与宝宝说话或与孩子多进行一些互动 , 例如:拉拉小手、弯弯小脚等 , 满足宝宝的活动需求 。
3周~4周:生活渐趋规律宝宝即将满月 , 身体发展渐趋成熟 , 作息的规律也有迹可循 , 例如:此阶段的孩子进食量增加 , 相较于刚出生时的频繁少量进食 , 现在已能维持两至三小时喝一次奶 , 摄取的奶量更是提升不少 。然而 , 吃吃睡睡的简单生活已经无法满足宝宝需求 , 爸比妈咪得花上更多心力来安抚宝宝的情绪 , 就连睡觉也不再全是「自然而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