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1周至1岁睡眠重要知识 宝宝睡眠质量不好原因( 三 )


黄彦霖临床心理师提到 , 出生三、四周的宝宝比较能展现作息特性 , 除了进食量的变化之外 , 睡眠方面也有所改变 , 像是已能持续稍微长时间的睡眠 , 虽然仍无法像成人一样达到一次睡觉八至九小时 , 但父母可以开始着手思考如何在宝宝满月后进行相关的睡眠模式调整与建立 。
2月~3月:睡眠机制稳定萧建洲医师提到 , 产妇分娩后的头一个月 , 正值月子期间 , 自然较无过多心力在关注宝宝的作息上 , 多为配合着孩子自然苏醒、睡着的时间 , 也因此造就宝宝维持无规律性的睡眠时间 。而满月后 , 宝宝本身的睡眠机制渐渐稳定 , 家长在经过一个月的身心调理与摸索宝宝的特性后 , 开始可以掌握孩子吃饭、睡觉的时间 , 并能试着训练孩子的生理时钟 , 培养夜间长时间的睡眠 。
黄彦霖临床心理师表示 , 人体的生理时钟主要受外在太阳光调节 , 白天醒来的时候 , 太阳光会让宝宝知道现在是白天 , 应该维持清醒 , 各种刺激包含视力、整体的发展等 , 会慢慢让孩子趋近成年人的睡眠模式 , 拉长夜晚睡觉的时间 。孩子三个月后 , 每天平均睡觉15~16小时 , 白天醒着的时间延长不少 , 只剩下约三、四段的短暂睡眠 , 甚至可能学习开始自己入睡 , 像大人一样睡过夜 。
4月~7月:建立日夜概念四个月宝宝的平均睡眠时间大约是每天11~14小时 , 这个阶段的宝宝 , 所有状态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黄彦霖临床心理师说:「睡眠模式也相对更规律 , 夜晚大致可维持七、八个小时以上的长时间睡眠 , 甚至更长时间 , 夜里即使没有喂奶也不要紧 , 新手爸妈可把握机会 , 让孩子练习与大人同步的作息 。」
对于四个月大的宝宝来说 , 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 , 应尽量维持每天的日间小睡和夜晚就寝的相同时间及方式 , 父母更要多留心环境中的小细节 , 例如:睡前的仪式、生活中其他可能影响睡眠品质的原因 。萧建洲医师举例 , 譬如有些喂母乳的妈咪在白天摄取太多含有咖啡因的食品或刺激性食物 , 宝宝间接从母乳中接触到咖啡因 , 使得精神亢奋、不易入睡 。另外 , 父母的作息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 夜猫子爸妈自然也会养出夜猫子宝宝 。
8月~12月:养成固定睡眠模式宝宝进入此阶段 , 通常已经养成固定的睡眠模式 , 家长在带养上应该会感觉轻松许多 , 晚上连续睡上9?12小时不是问题 。但宝宝六个月后开始有分离焦虑产生 , 好不容易养成独睡、一觉到天亮的好习惯 , 这时可能出现「退步」的状况 。
若孩子哭闹着要父母作陪 , 家长可以适时提供安抚 , 但别破坏之前的原则 , 譬如破例让孩子跟自己同床睡 , 而是应温柔坚定的哄孩子入睡 , 或许这样的模式持续几天后 , 宝宝哭闹情况就会获得改善 。黄彦霖临床心理师特别提到父母要留意教养 , 既然希望孩子能稳定的睡个好觉 , 各方面原则都要掌握 , 例如:进食的时间、分量拿捏好 , 如果孩子没在睡前吃饱 , 半夜醒来的机会很大 。想让孩子一觉到天亮 , 就得让他们在白天有适度的活动 , 并坚持自己的教养原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