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大迷局:一边全球造假,一边卡世界脖子


日本制造大迷局:一边全球造假,一边卡世界脖子

文章插图

日本制造大迷局:一边全球造假,一边卡世界脖子

文章插图

近几年日本企业造假不完全统计
更为夸张的是, 神户制钢前员工爆料, 自1990年代起, 公司各部门之间流传着一份造假备忘录, 指导员工如何造假而不被客户察觉 。
日本知名企业造假, 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 从时间跨度来看, 很难让人相信, 是个人或者某个环节的造假, 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系统性的造假 。
几年前国人在日本扫货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日本制造”等同于高品质, 而如今怎么就变成了造假的重灾区?
【02】
2018年, 日本轴承制造商椿中岛承认, 2016年-2018年间, 公司从中国洛阳轴承进口钢球, 贴上椿中岛葛城工厂的标签出口到欧美 。
造假曝光后, 椿中岛承认, 因产品产量无法满足市场, 故而采购价格更低, 但质量完全符合客户要求的中国钢球, 伪装成椿中岛产品出售 。
椿中岛是世界标杆级的轴承钢珠企业, 代表了全球最高轴承钢珠制造工艺, 2018年收购美国恩恩后, 已成为全球轴承钢珠的老大 。
椿中岛造假暴露出, 在全球化进程下, 日本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面对中韩制造业的崛起, 日本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 这种压力并非来自技术, 而是事关效率 。
小林研业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
日本小林研业是抛光技术领域的隐形冠军 。 这家仅有5位匠人的公司, 在4年时间里研磨出250万个如镜面般光亮的iPod 。
但iPod销量翻番后, 小林研业产能不足的问题暴露, 苹果把订单转移到了中国 。 小林研业现在只能接一些高难度、小批次的订单, 直接损失7000万-8000万日元 。
面对中国抛光流水生产线, 小林研业社长小林一夫就感叹:“我们四五个人即使再努力, 也毫无胜算 。 ”
从椿中岛到小林研业, 这些企业的困境在于, 有技术优势, 但并没有形成市场效率优势 。
日本半导体专家汤之上隆在他的《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中就提到, 日本制造业往往陷入对技术完美的极致追求, 投入80%-90%的精力, 仅换来仅10%-20%的性能提升 。 这是一种“创新陷阱”, 不仅忽略了投入产出比, 而且也忽略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
日本半导体的衰落就是落入这个“陷阱” 。
上世纪八十年代, 日本DRAM(动态随机存储)芯片, 曾把美国芯片公司通通打趴下, 在国际芯片市场,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
但进入九十年代后, 个人电脑问世, 大众消费市场对芯片需求猛增 。 美国芯片公司瞅准机会向大众消费市场转型, 研发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芯片, 韩国、中国台湾也凭借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借机实现“弯道超车” 。
但日本芯片公司还在对DRAM精益求精, 研发出使用寿命长达25年的DRAM芯片, 却失去了市场, 被韩国取而代之 。
【日本制造大迷局:一边全球造假,一边卡世界脖子】 芯片只是日本制造的一个缩影 。 随着中韩制造业的迎头追赶, 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势, 形成了市场效率优势, 给日本制造企业带来压力 。
造假30多年的神户制钢, 从2011年到2017年, 营业收入始终在16000亿日元-19000亿日元之间徘徊;
日本制造大迷局:一边全球造假,一边卡世界脖子

文章插图

在轴承钢珠领域, 我国力星股份, 在椿中岛与美国恩恩合并之前, 与它们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一同进入轴承巨头斯凯孚、舍弗勒的全球采购体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