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高脂血症中美人群有什么异同?( 三 )


文章插图
肥胖从生理看是人体一种储备能量的行为,主要是脂肪储存,出现体重指标超标的时候应该关注是否存在脂肪肝和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高更加危险),当出现脂肪肝和高脂血症,你应该认识心梗这个疾病了,甚至应该控制饮食+运动了,因为肥胖几乎必然导致脂肪肝和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几乎必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和脑梗与动脉粥样硬化极度相关,严重程度也极度相关但不一定是正相关,换言之动脉粥样硬化很严重不一定出现严重的心梗和脑梗,同理动脉粥样硬化不严重可能出现及其严重的心梗和脑梗 。如果你除了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还有以下之一,请自觉看完全文: 1、男性,35岁-45岁,有上进心,工作努力; 2、吸烟; 3、经常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 4、近期有胃痛、背疼、心前区疼痛等不典型症状,或者3-5分钟心前区疼痛伴有大汗; 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本身就是高危因素,如果同时出现以上之一症状说明是极高危因素,这个时候提示你需要认真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尤其应该学习心梗等疾病和急救知识,如果戒烟+饮食控制+运动你无法坚持可能并不是导致猝死死亡的因素,但是你不具备心梗疾病知识和急救知识,那么只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人的幸运都是从未雨绸缪开始 。胖不是你的错,不知道“心梗”为何物就是你的悲哀了!没有什么事情比悔恨更加痛苦的事情了 。典型的心梗发作很容易辨别,即3-5分钟的心前区疼痛或者胸闷并伴有大汗;而不典型的心绞痛可能会误会为其他疾病,比如胃疼、背疼、肩膀疼等,如果你是高危人群或者极高危人群出现这些不典型症状及时就医非常关键 。对于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这类心梗高危人群,坚持“管住嘴、迈开腿”确实是最佳良方;对于无法坚持“管住嘴”的,尤其需要认真学习心梗疾病特点和自救求救知识,而且做好每年体检,重点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血液生化,必要的时候需要深入检查,目前医学水平决定了检查有问题就是明确诊断冠心病、如果没有明确诊断则不能排除冠心病,不要认为去医院做几个检查结果没有问题就真的没有问题,疾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检查手段很有限,没有明确诊断不是说明没有问题可能是有问题没有爆发而已 。心绞痛心梗发作时,自救和求助非常关键,降低耗氧量、抗凝、除颤是三大关键 。降低耗氧量主要是镇定、减少运动和舌下服用扩血管药物(包括硝酸甘油气雾剂、硝酸异山梨酯气雾剂等);抗凝主要是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等);除颤主要是使用除颤器(目前国内宣传极度不足,公共场合配备不足,只有急救机构如120、999具备急救除颤能力,其他当然还有医院了) 。对于预防心梗猝死,首要提高的认知是心梗的发作是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对于自身危险程度要有清醒认识;其次是自救和求助;最后是高危人群常备急救药品 。心梗预防和急性zhi疗药物的关键指标,diyi速度、第二效果,快速起效的问题是吸收与分布,对于心绞痛经典预防和zhi疗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酯等,那么那些更适合预防心梗发作和首次心梗发作zhi疗呢,现在医疗领域普遍的共识就是舌下给药效果远远好于口服吞咽服药,原因是哪些呢? 1、舌下给药避免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效应; 2、舌下给药更加快速达到体循环血管和目标位置冠状动脉; 3、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扩张冠状动脉; 那么为什么舌下给药能快速的到达冠状动脉? 我们看一下舌下粘膜和口底的血管分布就会明白了,舌下和口底分布着颈外动脉分支、颈内静脉分支和颈外静脉分支,药物可以快速的经粘膜进入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进而快速的达到心脏,随着心脏的射血快速到达冠状动脉、进入肺循环和体循环,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达到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