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的含义是什么?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在这一天太阳会直射地球赤道 ,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而春分还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 , 春回大地 , 天气也会渐渐回暖 。那么 , 你知道二十四节气之春分有什么含义呢?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 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 , 农历日期不固定 , 这时太阳到达黄经春分0°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 , 分者半也 , 此当九十日之半 , 故谓之分 。”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 , 阴阳相半也 ,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有《明史·历一》说:“分者 , 黄赤相交之点 , 太阳行至此 , 乃昼夜平分 。”所以 , 春分的意义 , 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 , 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 , 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 , 平分了春季 。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 , 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 , 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 , 太阳入赤道内” 。
【【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的含义是什么?】春分的气候特点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 , 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春分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 。春分 , 斗指卯位(正东方向) 。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 , 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 。这天昼夜长短平均 , 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 , 故称“春分” 。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的意义 , 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 , 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 , 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 , 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 , 昼夜几乎相等 , 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 , 开始昼长夜短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 , 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 , 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 春分时节 , 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 , 在辽阔的大地上 , 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 , 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 , 所谓“春分者 , 阴阳相半也 ,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老百姓说“春分春分 , 昼夜平分”就是这个道理 。
春分时期 , 我国南北气温都升到零℃以上 , 万物进入春生阶段 , 正是“春飞桃杏开 , 蝶舞蜜蜂来” , 农村开始忙碌 , 小麦已进入返青阶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