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业前景分析 心理咨询行业的未来( 四 )


 
质量控制以外 , 更值得关注的是 , 在行业有限的咨询师供给中 , 不是所有咨询师都能适应这种互联网作业形态 。
 
在心理咨询行业入局最早的壹心理 , 也开始试图探索新的经济模型 。凭借着较为完善的供给侧建设和较大量的咨询师覆盖 , 壹心理也已经完成对咨询师行为的洞察 。
 
“在我们的供应链中 , 资历相对深的心理咨询师 , 从观念到行为习惯已经形成路径依赖 , 是无法适应较多的接单量和标准化的 , 强行改变会极大损耗其执业质量 。但是稍年轻的咨询师可以实现 。我们目前正从培训源头去向咨询师赋予标准化作业观念、更现代化和数字化的作业行为习惯 。”壹心理联合创始人曹洪雯向36氪介绍道:“我们基本没有怎么大力推广这个作业形态 , 就得到了很多咨询师的积极反馈 。”
 
在该作业形态下 , 壹心理的新锐咨询师的价格区间也能保持在单次300元以下 , 新锐咨询师平均月薪区间约在6,000-8,000元之间 。
 
不过 , 咨询师的低客单价行为始终是个阶段性的行为 。随着咨询师的专业成长 , 逐步提高单次咨询价格 , 公平地反映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程度 , 并换去更多的自由时间用以生活或者学习发展 , 是合情又自然的选择 。
 
这说明这个低单价经济模型的维持和大规模推广 , 不但需要保持大量的订单、实现更标准化的作业 , 还需要保持一个不断增长的新入行咨询师数量 。
 
这个行业的供给确实是在增长的 , 而头部玩家需要在咨询师的招募-培训-咨询服务与赋能-督导全供应链上 , 持续进行自己的投入 。
 
正向循环 , 具备可能性 。
 
05 心理领域AI机器人及数字疗法 , 离替代人工有多远? 
人工服务的解决思路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 因此行业便开始看向AI 。
 
心理领域AI对话机器人及数字化干预疗法主要以CBT(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认知行为疗法)为范式 , 这主要是由于CBT拥有高度结构化的特征 , 天然存在数字化的可能性 。
 
CBT的咨访对话本身可以看作一个封闭式的任务导向型对话 , 需要跟踪的对话状态及对话策略可以是有限的 。在有限场景内 , AI更容易做出妥当的、有逻辑延续性的回复 。目前除了应用于毒品等严重成瘾性问题的解决 , CBT的AI应用主要针对抑郁、焦虑、失眠等几类最广谱适应症 。
 
美国较为知名的心理领域数字疗法企业Pear Therapeutics及心理AI对话机器人Woebot , 以及国内目前的心理领域AI机器人玩家密友智能、聆心智能、西湖心辰、连信科技等等 , 在主要业务板块上均是采取此路径 。前述互联网咨询平台壹点灵也开始涉足 。
 
市场是真的有需求 。由于客单价低、性价比高 , 各玩家的商用方案均收到G端、B端的良好反馈——比如某玩家的标准化服务是数百元/人/年、无限次对话 , 在客单价上几乎是对人工心理咨询服务的降维式打击 。
 
国内玩家已经逐步切入2G、2B行业场景 , 比如军队/武警/消防官兵等特殊职业、精神卫生医生群体的辅助需求、社区居民和社工群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等 。
 
在足够的数据训练下 , 目前的AI自然语言处理水平基本可无障碍地实现一个合格CBT疗程 , 改变用户的认知及行为模式 。但由于心理咨询的咨访过程存在隐私性的伦理要求 , 各玩家在建立和训练模型时可取得的数据量总是有限、且可能存在样本偏差的 , 导致模型能力有所局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