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业前景分析 心理咨询行业的未来( 六 )


 
然而 , 即使现阶段的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程度有限 , 人工智能已经体现出其价值 。
 
情绪机器人已经可以初步进行用户状态识别 , 并做出分诊 , 根据用户基本问题类别推荐个性化的内容、或指导方案 。其中 , 在与用户对话中 , AI识别用户的危险情绪、作出预警并及时引入人类干预 , 拥有巨大意义 , 那也许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
 
“我们认为 , 心理AI的治疗解决方案的效果 , 跟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水平 , 不是完全等同的 。”密友智能创始人汤开智认为 , “并不需要人工智能完全像一个心理咨询师那样子按照人的样子流畅说话 , 用户才能得到妥善地照顾 , 相对结构化但是也兼顾人性化用户体验的数字健康方案也能取得良好疗效 。”
 
虽然心理咨询服务在C端构成比较复杂的交付体验 , 但行业贫瘠的供给侧和心理咨询服务的高价格中枢 , 会否使得中国的AI心理机器人细分成为最快实现高渗透率的行业方案 , 值得再去观察 。
 
06 需求分层 , 浅层服务及自助式工具 
“不是所有的情绪需求都需要即时交互式的心理健康服务 , 都市压力、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个人成长等等问题带来的浅层情绪需求 , 是更加广泛的需求 。”58产业基金新服务小组向36氪补充道 。
 
行业玩家可以通过其他人力供给以及自助式产品 , 来满足相对浅层的情绪需求 。对用户来说 , 这些浅层需求的及时排解 , 是预防情绪问题升级的有效手段 , 价格也比较低廉 。对行业玩家来说 , 这也是标准化及规模化的机会 。
 
比如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推出低价付费的24小时倾诉热线 , 只需要按照规定范式培训倾听师 , 使其具备初步的情绪支持及情绪疏导能力 , 缓解用户应激情绪即可 , 不需要具备复杂的心理咨询技能 , 供给培育效率更高 。
 
以学院派风格心理知识内容及共情性话题积具了大量流量的Knowyourself , 发展异步式情绪咨询服务 , 用户通过书信体的方式倾诉烦恼 , 聊愈师按照规定范式解构内容、识别需求 , 并按照范式提供情绪支持、疏导和解决指导 。异步式的倾诉服务 , 进一步缓解供给压力 。
 
但以Knowyourself为代表的心理健康企业和HeartlyLab为国内大热代表的正念冥想企业将着眼点更多放在了引导健康生活方式上 。经营方式上 , 上述企业按照消费品打法 , 认真经营内容和品牌故事 , 对外输出成体系化的品牌人格 。
 
这样的经营选择使得发展标准化的自助式产品成为可能——提供标准化的付费课程、测评、周边产品、配套电子穿戴产品 , 无需面对业务的规模化瓶颈和非标特性 。
 
积极心理的社交产品 , 是另外的自助和互助形式 , 比如Hope 。Hope是让用户在App上为自己埋下一个时间胶囊、寄送一封给未来自己的信 。在Hope上还可以记录下为了自己改善努力的日记和to do list、随机滑动指南针匿名看到其他用户的积极to do list、或者匿名找到21天共同陪伴努力的小伙伴 。积极温暖的互助体验 , 让用户对社区产生感情连接 , 也产生可观的用户留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