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古代帝王死后,其灵柩需要放置几个月才下葬,他们不担心尸体会腐烂吗?( 十 )


用香汤为尸体沐浴,再涂抹黑黍酒,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尸体有香气,同时酒能杀菌和消毒,这对于尸体的防腐有一定的作用 。要知道让尸体腐烂的正是各种各样的菌,需氧菌或者厌氧菌 。不过这种做法到底是有祭祀的味道,即让人死后通灵,商朝时期还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很重要的一环 。
《周礼》中同样还有冰人这样一个官职,即掌管冰的,冰对于尸体的防腐也很有用,低温环境下不易腐烂 。
马王堆女尸是古代最著名的防腐成功的例子,不过对于其中的防腐秘诀,到现在也是一个迷,因为该女尸被发现的时候是浸泡在一种液体中的,液体的成分中含有乙酸、乙醇和汞的沉积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防腐作用,至于这个液体是当初就是为了防腐而做的,还是后来出现的,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该女尸身上被二十层丝绸包裹确实也有助于防腐 。
所以我们看古代的帝王去世后,其防腐工作可以做这些:
用香汤给尸体沐浴,将尸体清洗洁净,有香味,然后在给尸体涂抹黑黍酒,做完这个程序后,给尸体包裹上数层丝绸衣服,最大程度与外界隔断 。然后将尸体放进由防腐性和密闭性极好的棺椁中,棺椁中最好放置水银 。再然后就是将棺椁放进冰室中冷藏,接下来就等着下葬了 。
当然古代的防腐技术很多,有很多到现在也不为人知,还要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掘 。
人的生命一旦走到尽头,哪里还有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之分,不过都是一抔黄土而已 。即使是生前万人仰慕的帝王,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身体机能的丧失和细菌的侵袭,一旦处理不当,也会“遗臭万年” 。
不过作为老百姓,一旦完成丧礼盖棺定论,也就预示着本人在这个世界上彻底画上了句号 。但作为帝王,即使生命结束,他们依然要成为地下的王,保持尸身的完整就成了重中之重 。

有些古代帝王死后,其灵柩需要放置几个月才下葬,他们不担心尸体会腐烂吗?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皇帝从继位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皇帝不死基本工期不能结束,一座陵墓的奢华程度与他在位的时间密不可分 。像秦始皇的陵墓修建了整整39年,汉武帝的茂陵整整修建了54年,他们的陵寝也成为了历代盗墓者的首选,除了帝王本身的知名度外,与他们陵墓的规模以及地下宝藏也分不开关系 。
皇帝不像普通人,停尸三日之后就能下葬,作为最高统治者,他们要挑选良辰吉日,确保龙脉之处能给后人带来荫庇 。加上陵墓工程的收尾以及陪葬品的选择,包括对尸体的处理,这一来二去,入葬的战线就远远的被拉长 。
以封建王朝最后的皇家葬礼为例,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于中南海瀛台,仅隔了一天,慈禧太后也走完了自己令人争议的一生,可他们的葬礼却迟迟没有办理,一直拖到了第二年的1909年 。
光绪皇帝是因为生前没有建造陵墓,死后才匆匆选址,1909年,光绪的崇陵才开始动工,直到1912年完工,工期很短,陪葬品了了,而动工开始光绪就草草下葬,实在是帝王之中最憋屈的一位 。
慈禧虽不是帝王却胜似帝王,她的葬礼一直拖到了1909年的下半年,距离慈禧去世已过了将近一年,除了因为光绪的葬礼而推后,更重要的是慈禧陪葬品之多以及对尸体的处理达到了极致,毕竟老佛爷生前是个“体面人”,到了阴间也要唯我独尊 。
有些古代帝王死后,其灵柩需要放置几个月才下葬,他们不担心尸体会腐烂吗?

文章插图
尸体在高温之下,不出三日必定会臭气熏天,这也是考研入殓师本领的时候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早在周朝之时,古人就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尸体的处理,以避免腐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