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三 )


爷爷有两个侄女,也就是我姑姑,他们的夫家那边的风俗就是,认为参加丧礼,本身就是一个晦气的东西,不管往生者年龄多大 。所以最后来的是姑姑们,而那两个姑父没来 。他们对于丧衣和丧布的处理,是按照他们夫家的习俗来做的,就是直接在爷爷下葬入土时,直接把丧衣丧布,草鞋,丧棍等放在坟前了 。记得,那两个姑姑,回去时,只带了发的利是和一包鞭炮,像发的糖和其他的东西,他们都没带 。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文章插图


其他的姑姑们,爷爷的女儿女婿们,他们夫家那边的风俗,对于丧礼上的丧衣,丧布等,没有那么忌讳,也没有明确要带走的说法 。基本上都是随东家安排 。
而我们本家的风俗,对于寿衣寿布的处理是,丧礼当天穿着用,直到丧礼结束,在主持法事的法师的安排下,每个穿着寿衣带着寿布的人,都会垮过一个火堆,这叫跨火河 。阴阳相隔,跨过火河后,生者和往生者算是正式告别了 。
这时候,如果有人想留下寿衣和寿布的,那么可以自行留下,如果不想留下用的话,会等所有人垮过火河后,连同爷爷生前用的东西,一并烧掉,算是烧给他吧 。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文章插图


由于,爷爷娘家亲戚,侄女等比较多,父亲提前规划,买了一部分质量比较好的寿衣和寿布,还有一部分是质量比较差的寿衣寿布 。主要是因为要买的比较多,全部买质量好的,会花不少钱 。记得,那些质量比较差的寿衣,丧礼当天就坏了不少 。
总得来说,不同的习俗,对于寿衣寿布的处理,会有不同的方式的 。有的地方会带回家去,当宝贝一样 。有的地方却特别忌讳,要不是风俗要穿,可能他们都不会碰一下 。有的地方,会在丧礼后,烧往生者东西时,会一并烧掉 。
当然了,不同往生者的丧礼,大家对于丧礼上的寿衣处理也是不同的 。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文章插图


1:特别高龄的往生者,大家都觉得这是喜丧,来参加丧礼就是一种沾寿气 。所以,有些人会提出带走寿衣寿布,百岁碗等 。
2:一些因重病而走的,或者因车祸等 。大家就不会觉得那是喜丧了,那怕往生者也是高龄的 。在这样的丧礼里,我们那边的人,是不会提出带走寿衣寿布的 。一般都是最后烧给往生者 。
大家的风俗习惯,是如何的呢?欢迎留言 。
谢邀回答!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能够披麻戴孝的人都是直近亲属的晚辈,路途遥远的亲戚就不往家里拿了,交给本地的亲戚保管,烧七,祭百日几乎也不可能参加,只有一至三周年能回来祭奠,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再用上,结束了三个周年就可以随意处置了 。在本地或是附近的亲人晚辈,孝衣孝布各拿个的,放到自己的家里,准备烧七祭百或三个周年再用 。也有人不愿拿,直接放到事主家里的,打个招呼就行了 。
各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有所差异,隔村隔俗,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看法,不过都是大意相同,不分上下 。老辈人去世了,只有儿女辈的人才有孝衣孝帽,孙子辈以下的只有孝带系腰围上 。送僵尸饭或出殡时,都是按辈份大小往下有序排列的,有讲究的,不可胡来,不能伤风败俗,让人耻笑 。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生活困难,衣不遮体习以为常,饥不裹腹不足为奇,粮食和布匹都是凭量、凭票供应,孝布奇缺 。谁家若是有个老人办丧事,沾亲带故的都去,不为别的,就图那一块白布,不管是寒冬腊月冻的手脚冰凉,浑身颤抖,还是酷暑烈日,大汗淋漓,都要坚持下来 。分给的孝布办完丧事后,都依依不舍的拿回各自的家里,用染料处理拼做裤头,鞋垫等 。现在只有近亲属穿戴孝衣孝帽,其他人一概不用给了,也没有人要了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