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三是守中 。老子所言的守虚、守静、守柔等,其实归结到一点最终乃是“守中”,也就是守住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守住“道”这个根本 。拿水来比喻,我们知道,水往低处流,所以自然界中的水最终都会姿态很低地处在低洼之处,这种内敛而不张扬的处世方式是“道”的最直接的体现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不如守中”这样的一个观点才是完整的表达,要勘破世间繁乱的外在表象,守住根本,抓住本质,不为外界的纷扰所乱所惑,这样才是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

文章插图
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利他”也好,“不争”也好,其实还是外在的表象,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守中”,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领悟了“道”的妙义和真谛,才会“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
我觉得这句话跟以柔克刚的相似之处,如果对待人对待事情都能够柔和不急躁,久而久之,这种能量会影响身边人和事,都便得顺了 。
每一次回答问题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查找相关资料,把一些比较权威的汇总到一起 。
春秋时期 · 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 。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 。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 。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
- 快乐大本营变更过几次播出时间?
- 如何评价七律之冠《登高》?
- 描写家乡的好句子摘抄 故乡的唯美句子和出处
-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区别有哪些?
- 《都挺好》评价这么高,你觉得这部剧有什么缺点和不足?
- 适合感恩节的赞美诗歌 感恩节的诗歌有哪些
- 女生说top是什么意思 top什么意思10
- 你知道哪些好听又有故事的歌曲?有什么好的推荐?
- 超然台记翻译简短 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 《登鹳雀楼》还是《登黄鹤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