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 。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
老子先师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我的理解如下 。
上品髙人的人品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有利于万物而不求任何回报,达到了"无我"的思想境界 。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天下再也没有人能够与他相争了 。
星云大师也说过: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
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舍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
所以,做人就应该是"上善若水",广舍善施,善始善终也!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和方面加以理解 。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指出:“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我们首先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这句话
上善若水:最高品德的人(圣人)好像水一样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 。
处众人之所恶:水心甘情愿地停留在人们最厌恶的低洼地方 。
故几于道:因此水性最接近“道” 。所谓“道”即老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
接着,我们可以从这句话的整体意义上来理解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善之人具有如水一样的品格 。水虽然滋育了万物却不要求得到任何的好处,只把自己栖息在人类所厌恶、所不愿意居住的地方 。水的这种品德最接近天道的境界 。
最后,我们在从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上来理解
我先明确的交代一下 。老子的本意是,在本章以水为喻,借描绘水德而称赞圣人的崇高美德和人品 。其想通过对水德的描绘来达到对天道的歌颂 。因此老子唱的是一曲“无私”的颂歌,是水之颂,也是德之颂 。
老子为什么对水情有独钟,如此看重普普通通的水?是因为水的德性具体表现在:利万物,不争,处下,柔弱,无坚不摧,依势而动 。水能够善养万物,能不争,能处下,体现了水的“三能”品德 。所以,老子偏爱水 。
老子称水性最接近天道的境界,是因为大道无形无法认识,而水的特点正好可以提供许多相关天道品德的原理,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悟性,来认识和把握天道的本性和品格 。
老子通过对水性的赞美,最根本的目的是,要人们理性地认识水的利他性和不争性 。老子肯定水的这种德性就是以种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精神,也是只施恩泽,而不求回报德天道精神 。因此,人们能够做道以水为镜,自觉地修神立德,做如水一样的上善之人,才是老子说这句话的最深刻的本意 。
大意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就单独伶两个字出来谈谈个人的见解 。
上善若水,世间有几人能做到如水了!几人近道!?
- 快乐大本营变更过几次播出时间?
- 如何评价七律之冠《登高》?
- 描写家乡的好句子摘抄 故乡的唯美句子和出处
-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区别有哪些?
- 《都挺好》评价这么高,你觉得这部剧有什么缺点和不足?
- 适合感恩节的赞美诗歌 感恩节的诗歌有哪些
- 女生说top是什么意思 top什么意思10
- 你知道哪些好听又有故事的歌曲?有什么好的推荐?
- 超然台记翻译简短 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 《登鹳雀楼》还是《登黄鹤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