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渑池相会中的秦昭王 , 更是居心叵测、气焰嚣张 , 阴险毒辣“令赵王鼓瑟” , 羞辱赵国 。在蔺相如“五步之内 ,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威胁下 , 又贪生怕死 , 无奈“不怿 , 为一击缶” , 以致“秦王竟酒 , 终不能加胜于赵 。”
反观之 , 则是秦昭王忍辱负重 , 秦群臣同心同德 。
蔺相如跪请秦昭王击缶并扬言以死相拼时 , 两人相距不过五步 , 蔺相如手中并非刀剑而是瓦罐 , 秦昭王即便不避不闪被击中头部 , 也无性命之虞 , 何来贪生怕死?况从“左右欲刃相如”间可看出 , 秦国卫士完全可以将蔺相如当刺客格杀 。
但卫士们为何不出手?司马迁的理由充满了文学家的浪漫想像:“相如张目叱之 , 左右皆靡 。”一帮武林高手居然被蔺相如一嗓子镇住了!如此夸张描写 , 堪与《三国演义》中张飞“当阳桥前一声吼 , 喝断桥梁水倒流”媲美!秦昭王被这声怒吼喊醒 , 意识到此行目的和身份责任 , 才隐忍退让击缶 。
秦国群臣与君王配合默契 , 赵王鼓瑟后 , 秦御史立刻上前记录此事 。秦昭王无奈击缶后 , 秦之群臣齐声高呼:“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反观赵国 , 赵惠文王忍气吞声 , 被迫鼓瑟 , 赵国群臣中惟蔺相如挺身而出扳回一局 , 形只影单一人应战秦国群臣:“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有此比照 , 高下立判:秦昭王能屈能伸 , 赵惠文王窝囊猥琐 , 秦得天下 , 理所当然 。
(秦始皇)
五、秦始皇:千古一帝“及至始皇 , 奋六世之余烈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履至尊而制六合 , ”贾谊气势如虹 , 以如椽大笔讴歌秦始皇统一大业后 , 笔锋陡转 , 竭力抨击“秦王怀贪鄙之心 , 行自奋之智 , 不信功臣 , 不亲士民 , 废王道而立私爱 , 焚文书而酷刑法 , 先诈力而后仁义 , 以暴虐为天下始 。”
贾谊的《六国论》不是历史 , 而是发挥文学家丰富想象力的散文 。他不遗余力将秦始皇塑造成暴君形象 , 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作为文学家和政治家 , 他有权根据创作目的对历史进行取舍剪裁 。但史书上秦始皇的几次出面 , 却使得贾谊苦心塑造的暴君形象不攻自破 。
《唐雎不辱使命》中 , 秦嬴政被描写得骄横狂暴、盛气凌人 , 直到唐雎声称“若士必怒 , 伏尸二人 , 流血五步 , 天下缟素”并“挺剑而起”时 , 才狂傲之气顿消 , 前倨后恭 。此文出自《战国策·魏策》 , 今人多疑为伪作 , 真伪姑且不论 , 但平心而论 , 秦嬴政对唐雎“色挠 , 长跪而谢之”的言行 , 绝非生命受到威胁的违心表演 , 而是对唐雎发自肺腑的敬佩尊重 , 正好表现出秦嬴政的宽容仁德 。
《荆轲刺秦王》中 , 荆轲以燕国使者身份入秦 , “秦王闻之 , 大喜 。乃朝服 , 设九宾 , 见燕使者咸阳宫” 。秦嬴政穿上庄重的朝服 , 设九宾大礼 , 在咸阳宫隆重接见荆轲 , 如此礼遇 , 固然因为荆轲手中有“樊於期头 ,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 但也从侧面描写出秦嬴政的谦恭有礼和博大胸襟 。图穷而匕首见之际 , 电光火石之间 , 秦嬴政处变不惊 , 与紧握剧毒匕首的荆轲“以手共搏之” , 拔剑后“以击荆轲 , 断其左股 。荆轲废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不中 , 中柱 。秦王复击轲 , 被八创 。”
- 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左传 展喜犒师原文及翻译
- 左传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左传名篇原文及翻译
- 左传全文及翻译赏析 春秋左传全文及译文
- 左传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吗
- 春秋左氏传的故事情节 春秋左氏传的内容
- 齐桓公伐楚左传原文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及翻译
- 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什么传?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