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东西,你觉得会不会存在?为什么?( 二 )


谢邀!个人观点 , 山海经里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 何出此言呢?我们通过一些照片结合古文来参考一下吧!
1、二八神
《山海经·海外南经》:“有神人二八 , 连臂 , 为帝司夜于此野 , 在羽民东 , 其为人皆小颊赤肩 , 尽十六人 。”
从这段话看得有点玄 , 神人二八是什么神呢?中科院的学者郭郛提出了 , 神人二八就是连臂的集体舞 , 这种连臂的舞蹈至今仍在少数民族中盛行 。尤其多数见于西南的少数民族 。“尽十六人” , 就是八人为列 , 分成两列在手拉手跳舞 。为什么是八人做一列呢?《左传》襄十一年 , 郑人用“女乐二八”贿赂晋侯 。原来十六人女子乐组的设定 , 是根据周朝乐制而产生的 。
那么 , “为帝司夜于此野”作何解?其实是海经的巫师把这种舞蹈神话化了 。根据前文 , 《海外经》的作者可能是北方人 , 南方是他很少接触到的 , 当他在西南地区看到这种手拉手的舞蹈很新鲜 , 但他是保持敬畏天神的心态的 , 他把这种舞蹈解释是为天帝守夜而跳的 。
2、狌狌
 《山海经·南山经》这么曰的“有獸焉 , 其狀如禺而白耳 , 伏行人走 , 其名曰狌狌 , 食之善走 。”
有人把狌狌解读为“猩猩”是不太切合的 , 因为这里写出了第二个特征:白耳 。南山经的内容即使不能确定具体的位置 , 但是在长江的西南方向是可以确定的 。
根据白耳的特征、西南方位的特征 , 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可爱的滇金丝猴来匹配 。这种金丝猴走路像人类 , 耳朵是白色的 。南山经的作者估计吃过他们 , 说吃了他们的肉会跑得很快 , 现在他们属于濒危动物了 , 再吃就绝种了 。目前滇金丝猴还在云南那边有所分布 。
3、鯥鱼
 《南山经》这么说的“有鱼焉 , 其状如牛 , 陵居 , 蛇尾有翼 , 其羽在魼下 , 其音如留牛 , 其名曰鯥 , 冬死而夏生 , 食之无肿疾 。”
粗看这种怪鱼啊 , 能够死而复生 , 是一种神鱼了!而且它长得像牛 , 有蛇尾 , 还有翼 。真是个四不像啊!
其实这种鱼有原型的 , 叫“牛角箱鲀”(箱豚) 。牛角箱鲀顾名思义 , 长着一个牛一样的角 , 像牛 , 外形是符合了 。“陵居”就是生活在礁石里面 。“冬死而夏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传说中的冬眠啦!仔细观察下图 , 发现牛角箱鲀是有翅膀的 , 这就是南山经说的“翼” , 而且还有个小尾巴 。据说吃了它可以消肿 , 大概等于中医说的利湿去肿吧 。
山海经按图索骥大师来了
有的动物虽然外形挺符合山海经中的描述 , 但分布地区却远离东亚(比如鹿蜀 , 有人说是霍加狓 , 我说是斑驴 , 但两者都只在非洲有过分布(斑驴已灭绝) , 很难想象几千年前它们的分布范围可以到达东亚或中亚南亚一带);有些描述附和的动物比较多 , 难以确定究竟是哪种动物 , 故我觉得仍然存疑
下面说一些我觉得可以确定的动物(不过都是别人先发现的) , 这些动物都在中原或中原周边地区有分布
《南山经》:
又东三百里柢山 , 多水 , 无草木 。有鱼焉 , 其状如牛 , 陵居 , 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 , 其音如留牛 , 其名曰鯥 , 冬死而复生 , 食之无肿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