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
①高尚士:品德高尚的隐士 。
②闻之:听说这件事 。之 , 这件事 。
③欣然:高兴的样子 。
④规:名词用作动词 , 计划 , 打算 。
⑤未果:没有实现 。
⑥寻:不久 。
⑦终:死亡 。
⑧遂:于是 , 就 。
⑨问津:问路 , 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津 , 本义渡口 。
三、问题简答
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
答:“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 , 以致迷路忘返;“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 , 而桃花林之广之美 , 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 , 因此“甚异之” 。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答:不能删掉 。因为“忽”字说明渔人发现桃花林是偶然的 , 暗示桃花源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所在 , 而是作者虚构的 , 删掉就不准确了 。
3、课文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答:这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 , 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 , 扣人心弦 , 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 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 , 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
4、文中写到桃花源山口“仿佛若有光” , 品味“仿佛”的妙处 。
答:第一 , 因所写山口很小 , 光线不甚分明 , 用“仿佛”二字正可描绘出光线极弱、洞口若明若暗的样子 , 这更符合桃花源隐蔽几百年而不为人发现的情况 。
第二 , 因为桃花源是虚设的境界 , 其中景物并非实有 , 所以用词不能太着实 。这样 , 给读者以迷离恍惚之感 , 增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
5、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生活环境的语句有哪些?(描写桃花源田园风光的语句)
答: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6、文章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答:便要还家 ,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 。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联系上下文推测一下 , 渔人可能说些什么?(2)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说了些什么?(3)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1)联系上文“问今是何世 ,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 , 下文“皆叹惋” , 可以推知渔人说的大概是秦末以来的历史 。
(2)因为渔人所说的是世人熟知的事情 , 只是桃花源里的人不知道 , 所以没有必要都说出来 。
(3)桃花源人听过渔人讲述秦末以来的历史后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 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
8、说说“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 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表现了桃花源的与世隔绝 ,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黑暗 , 突出了文章中心 。在结构上 , 它总结上文 , 并与“先世避秦时乱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呼应 。
9、“及郡下 , 诣太守 , 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答:渔人发现并进访桃花源的经过 , 桃花源村中的生活情状 , 还有归途中做标记一事 。
- 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 石渠记文言文阅读翻译 石渠记原文及翻译
- 嘴周风水 风水房子的嘴
- 盗墓笔记原著经典句子 盗墓笔记经典语录
- 《西游记后传》最后佛祖说救不活孙悟空了,为什么孙悟空又活了?
- 翻过那座山作文范文 翻过那座山记叙文怎么写
- 陋室铭全文鉴赏 陋室铭笔记整理
- 苏轼记游定惠院赏析 记游定惠院翻译简短
-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注释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 桃花源记全文解析 桃花源记古诗文网背诵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