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人诣谢公翻译与赏析 林道人诣谢公文言文翻译( 五 )


【注释】
①厌心:厌,满足 。厌心,心满意足 。
【翻译】
支道林、许询、谢安等品德高尚之人都聚集在王濛家 。谢安环视众人说:“今天可以说是才子盛会 。既然时间留不住,这样的盛会也不可多得,大家应该一起交谈吟咏,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许询便问主人家有没有《庄子》,只找到了其中的《渔父》一篇 。谢安看了题目,就叫座众人各自来讲解 。支道林先讲,他一共说了七百来句,讲解义理精妙优美,才情辞藻新奇不俗,大家都说很好 。众人一一陈说完毕后,谢安问道:“大家说完了吗?”大家都说:“今天的言论,没有什么保留了 。”谢安就大致提出了一些疑问,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一口气说了一万多句话,才思高妙脱俗,本就难以被赶上,加上他在情怀上别有寄托,意趣萧然,所有人都心悦诚服 。支道林对谢安说:“您一向抓紧时间钻研,当然特别出众啊!”
【原文】
56.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 。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语道合,意气干云 。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 。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 。”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 。真长既至,先令孙小圣自叙本理 。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向 。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 。一坐同时拊掌而笑,称美良久 。
【翻译】
中军将军殷浩、孙盛、王濛、谢尚等擅长清谈的名士,全都聚集在会稽王司马昱的官邸里 。殷浩和孙盛两人一起谈论《易象妙于见形论》一文,孙盛把“易”理跟道家思想结合在一起谈,意兴高昂 。所有人都不接受他说的道理,但是又驳不倒他 。会稽王感慨地叹息说:“要是刘惔来了,肯定有办法制服他 。”就派人去接刘惔,这时孙盛已经觉得自己不行了 。刘惔到了后,先让孙盛把之前说的道理再说一遍 。孙盛大概复述了一下,也觉得比不上之前所说的 。刘惔就说了二百多句话,论述和质疑都很简明、贴切,孙盛就被驳倒了 。大家同时拍手欢笑,赞美了很久 。
【原文】
57.僧意①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之共语,便使其唱理 。意谓王曰:“圣人有情不愿?”王曰:“无 。”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 。”僧意云:“谁运圣人邪?”苟子不答答应而去 。
【注释】
①僧意:东晋僧人,生卒事迹不详 。
【翻译】
僧意和尚住在瓦官寺里,王修来了,和他一起清谈,让他先起个头 。僧意问王修:“佛有没有感情?”王修说:“没有 。”僧意又问道:“那佛就跟柱子一样吗?”王修说:“像筹码,自己虽然无情,使用它的人却有情 。”僧意又问:“是谁在使用佛呢?”王修答不出来,就走了 。
【原文】
58.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①,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不传 。”
【注释】
①惠施写的书简,能装五车,常用此典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惠子(前390—前317),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好友 。擅长辩论 。
【翻译】
太傅司马道子问车骑将军谢玄:“惠子写了五车书,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涉及玄学?”谢玄回答:“当然是因为玄学的妙处难以言传 。”
【原文】
59.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①处不解 。遇见一道人,问所签,便释然 。
【注释】
①事数:佛家语,指一切事物的名相,含五阴、十二入、四谛、十二因缘、五根、五力、七觉支等内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