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苏轼传翻译原文(18)


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他的看法 , 司马光很生气 。苏轼说:“过去魏国公韩琦要给陕西义勇刺字 , 你做谏官 , 争执得很凶 , 魏国公韩琦不高兴 , 你也不管 。我从前听你说过这个事情的详情 , 难道你今天做宰相 , 反倒不许我畅所欲言吗?”司马光笑了笑 。不久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
【1】差役法:赋役制度 , 与唐朝租庸调制相近 。
【2】免疫法:王安石变法内容 , 使各户按等地高下出钱、雇人代役 。
【3】韩魏公:指仁宗宰相韩琦 , 爵位魏国公 。故称“韩魏公” 。
从这个事件我们看出 , 苏轼不是一味地反对王安石变法 , 他的出发点始终以人民百姓的利益为主 。
二年 , 兼侍读 。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 , 未尝不反覆开导 , 觊(jì)有所启悟 。哲宗虽恭默不言 , 辄首肯之 。尝读祖宗《宝训》 , 因及时事 , 轼历言:”今赏罚不明 , 善恶无所劝沮( jǔ);又黄河势方北流 , 而强之使东;夏人入镇戎 , 杀掠数万人 , 帅臣不以闻 。每事如此 , 恐浸成衰乱之渐 。”
元佑二年 , 公元1087年 , 52岁的苏轼由翰林学士兼任侍读 。每次诵读到古代王朝如何治理治乱 , 哪些是奸邪、哪些是正直以及朝政得失的时候 , 都要反复强调 , 希望对小皇帝有所启发 。哲宗虽然恭敬沉默 , 不说话 , 但时常表示赞成 。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苏轼传翻译原文】有一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