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企业做信息化失败?( 六 )


四、沟通不到位沟通是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按我们预期的方式去沟通,因为沟通不到位导致的项目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供应商的预期不一致导致的 。对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项目,企业希望花费最少的投入,而供应商希望获得最大的回报 。于是双方就会在项目的工期、验收标准、人员投入方面产生分歧,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不去正面地面对问题,而是采取模糊化的策略回避一些问题,双方都抱着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等到项目交付验收的时候,矛盾又不断爆发出来 。
第二种情况,是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导致的 。业务人员往往是需求的提出者,他对自己想要什么比较清楚,但可能无法用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表达或呈现 。而技术人员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猜测,当双方的认识产生偏差而且没有一个完全控制局面的第三方来纠正这种偏差的时候,风险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
第三种情况,是项目管理者与项目执行者的目标不一致导致的 。项目的管理者对项目的目标、进度和质量标准有清楚的认识,但可能对项目实施的细节不是很了解,错误地认为执行人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实施 。而实际执行的人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状态,比如偷懒、逃避责任、有抱怨情绪,或者本身不善于表达,结果没有把问题沟通到位,那么项目的推进很可能会偏离管理者的目标 。
五、缺少计划和管理有些项目往往是领导者一拍脑袋,就匆忙上马的,缺少充分的准备和论证 。信息化项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项建筑工程 。如果不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规划和管理,抱着一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心态的话,项目十之八九是要失败的 。项目计划和管理不一定要做得很复杂,但根据项目的规模做适当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项目的实施,至少要明确几个基本的问题:目标是什么?需求是否清楚?进度怎么安排?验收标准是什么?预算有多少?人员安排怎么安排?如果这几个问题都没考虑清楚,项目后期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
六、人员配置不合理我们都知道,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实际上任何企业都会面临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 。专业人才不足并不代表项目不能推进,只要合理地配置资源,事情还是可以做的 。但是一些明显错配的人力资源,往往会成为信息化项目的杀手 。
一是错误地选择项目管理人员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把合适的人放到主管岗位上,这个人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有必要的学**能力,这样的人往往不好找 。内部找不到怎么办,那就从供应商那边挖人 。实在找不到人的话,项目最好等一等,管理者能力不能胜任,项目一定会出问题 。
二是技术人员技能方向不匹配 。信息技术涉及的领域众多,即使一个技术高手也只能在少数几个领域有所精通,把做.net的人拉去做jave,做数据库的弄去搞开发,搞推广的人逼着去做维护,都是一些传统企业常干的事情 。不是这些人不能做,主要是学**成本太高,造**力资源的浪费 。最大的问题是,岗位职责变化太大很容易导致人员流失 。
三是与外部合作单位没有很好地衔接人员 。如果有外部技术服务商和软件供应商合作,企业内部需要有恰当的人员与之沟通 。否则人员安排不合适,信息传递不畅通,会导致诸多误会 。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是一个需要多方面技能的系统工程,企业不能指望什么项目都能找到最优秀的人来参与,但合理地安排人员是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