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书上元夜游 书上元夜游翻译及注释( 二 )


(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 , 即凤翔府 , 今陕西凤翔府 。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 , 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②雨麦 , 上天下麦子 。岐山 , 今陕西岐山县 。占 , 占卦 。年 , 年成 。有年 , 指丰收 。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 , 所以占卦 。③弥 , 满 。弥月 , 整月 。雨 , 下雨(动词) 。④乙卯 , 四月初二日;甲子 , 四月十一日;丁卯 , 四月十四日 。⑤属 , 酌 。属客 , 指斟酒给客人喝 。⑥荐 , 重 。荐饥 , 重复地遭到饥荒 。⑦优游 , 叠韵连绵字 , 从容不迫的样子 。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_____ ②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
③志喜也 志:_____ ④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_______
2.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官吏相与庆于庭 , 商贾相与歌于市 , 农夫相与忭于野 。
答:
3.【甲】文没有直接写友情 , 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 。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
答:
4.(1)贯穿【甲】文的线索是
(2)【乙】文的题眼是
5.【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三)
阅读下面两篇古文 , 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寻张怀民 , 怀民未寝 , 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 何处无松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 , 泛于梁山泊 , 溢于南清河 , 汇于城下 , 涨不时泄 , 城将败 , 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 , 民皆动摇 , 吾谁与守?吾在是 , 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 , 呼卒长 , 曰:”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 , 吾侪小人 , 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 , 筑东南长堤 , 首起戏马台 , 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 , 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 , 过家不入 , 使官吏分堵以守 , 卒全其城 。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
①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②徙( )知徐州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盖竹柏影也 B.苍颜白发 , 颓然乎其中者 , 太守醉也 C.吾在是 , 水决不能败城 D.朝晖夕阴 , 气象万千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怀民未寝 , 相与步中庭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 , 卒全其城
(4)从甲乙两文中 , 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
(四)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 , 完成13~15题 。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