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字版 益智故事300篇在线阅读( 四 )


59、东吴四英杰
孙吴奄有江左 , 亢衡中州 , 固本于策、权之雄略 , 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 , 真所谓社稷心膂 , 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自古将帅 , 未尝不矜能自贤 , 疾胜己者 , 此诸贤则不然 。孙权初掌事 , 肃欲北还 , 瑜止之 , 而荐之于权曰 。“肃才宜佐时 , 当广求其比 , 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 , 临事不苟 , 若以代瑜 , 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 。吕蒙为寻阳令 , 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遂拜蒙母 , 结友而别 。蒙遂亦代肃 。蒙在陆口 , 称疾还 , 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 , 才堪负重 , 观其规虑 , 终可大任 , 无复是过也 。”逊遂代蒙 。四人相继 , 居西边三四十年 , 为威名将 , 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 。虽更相汲引 , 而孙权委心所之 , 吴之所以为吴 , 非偶然也 。
【译文】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 , 抗衡于中国 , 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 。当时东吴的英杰 , (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 , 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 , )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 。但是因为自古将帅 , 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 , 害怕有胜过自己的 。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 。孙权刚接执掌政权 , 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 , 瑜止之 , 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 , 当广求其比 , 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 , 临事不苟 , 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 , 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 。吕蒙为寻阳令 , 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遂拜蒙母 , 结友而别 。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 。吕蒙在陆口 , 因有病辞职 , 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 , 才堪负重 , 观其规虑 , 终可大任 , 无复是过也 。”逊遂代蒙 。四人相继 , 居西边三四十年 , 为威名将 , 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 。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 , 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 , 东吴之所以为吴 , 并非是偶然的 。
60、治本在得人
苻坚召见(高泰) , 悦之 , 问以为治之本 。对曰:“治本在得人 , 得入在审举 , 审举在核真 , 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 。”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
【译文】
符坚召见高泰 , 很喜欢他 , 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 。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 , 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 , 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 。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 , 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 , 是不会有的 。”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
61、齐桓公登门访士
齐桓公见小臣稷 , 一日三至不得见也 。从者曰:“万乘之主 , 见布衣之士 , 一日三至而不得见 , 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 。士之傲爵禄者 , 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 , 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爵禄 , 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 。天下闻之 , 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 , 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 , 靡有不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