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字版 益智故事300篇在线阅读( 六 )


64、汉武帝下诏求贤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 , 必待非常之人 。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 , 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 , 跅(tuò)弛之士 , 亦在御之而已 。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
【译文】
汉武帝下诏书说:“大概有异乎寻常的事业 , 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 。因此 , 有的千里马飞速奔驰而却能日行千里 , 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讥议的包袱 , 却能建立功名 。难于驾驭的马 , 放纵不羁的人才 , 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 。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作为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 。”
 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帝欲用安石 , 唐介言安石难大任 。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 , 故议论迂阔 , 若使为政 , 必多所变更 。”帝不以为然 , 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 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 , 以卿但知经术 , 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 , 立法度 , 正方今之所急也 。”帝深纳之 。
【译文】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 , 唐介说:“安石难以担当大任 。”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 , 以前讨论的时候 , 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 , 如果他做了官 , (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 。”皇帝却不这样认为 , 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 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 , 认为只知道儒家经术 , 不清楚世务 , ”王安石答道:“儒家经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 。”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 , 公布新的法令 , (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 。”皇帝深信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
66、唐太宗论举贤
上令封德彝举贤 , 久无所举 。上诘之 , 对曰:“非不尽心 , 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 , 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 ,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 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 , 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 , 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 , 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 , 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 , 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 , 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67、何充直言不讳
王含作庐江郡 , 贪浊狼籍 。王敦护其兄 , 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 , 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 , 在坐 , 正色曰:“充即庐江人 , 所闻异于是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 , 充晏然 , 神意自若 。
【译文】
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 , 贪污很厉害 。王敦袒护他的哥哥 , 有意在与很多人说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 , 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 。”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 , 也在座 , 就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 , 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 。”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 。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 , 很不安 。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 , 神色自如 , 和平常一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