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以瘦为美”的审美取向已经流行了很久,不论是电视媒体上的各种美人形象,还是生活中人们对身材的追求,“瘦”似乎已经成了“美”的前提 。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一些花季的女孩开始逐渐落入神经性厌食的陷阱中 。她们变得骨瘦如柴而不自知,形容枯槁而不自觉,仍然不停地追求更瘦一点,再瘦一点 。
“我还想更瘦一点”
小A,女性,16岁,高一,身高1.61米,体重只有30公斤,已经非常消瘦,四肢的肌肉都萎缩了 。但是小A还是不停地表示,“我还是觉得自己胖,我想要再瘦一点 。”小A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中考后以比较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当地某重点高中 。小A对自己的要求一向很高,“我有点完美主义,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都希望自己尽量做得更好 。”然而,对于高中的生活,小A觉得不太适应,同学们的成绩都很优秀,小A很难像初中一样成为班级里的前几名,这令小A觉得很挫败,也很着急 。而且自从小A开始减肥以后,小A的成绩更是不断下滑,小A感到更难过了 。
小A开始减肥,源自一次学校的体检 。小A发现自己居然已经51公斤了 。小A难以接受自己的体重,于是开启了减肥之路 。最初,小A每天不吃主食,只吃水果和蔬菜,但是减肥的效果并不明显 。两个星期以后,小A减少了每天进食的次数,不再吃晚饭 。然而,某次有室友过生日,小A没有抵挡住蛋糕的诱惑,事后感到很后悔,采用抠喉催吐 。此后逐渐出现暴食催吐的习惯,从每周一次,逐渐变成每隔两三天一次 。“我的爸爸妈妈知道我在减肥以后挺支持我的,尤其是在我瘦了一些以后,他们说觉得我变得漂亮了 。同学们也说我变好看了 。所以,我就觉得减肥是对的,我会变得更美 。”对于现在的体重,小A还是不满意,“虽然大家都说我已经够瘦了,但我还是觉得有点胖 。我也知道暴饮暴食然后催吐不好,但是我控制不住 。”
神经性厌食的特点
小A已经表现出了神经性厌食的症状 。神经性厌食,又被称为厌食症 。该病多发于年轻女性,15-19岁的女孩是高风险群体 。有调查发现,13-18岁群体中,神经性厌食的终生患病率为0.3% 。而且,女性患者的死亡率达到7.4%,其中有40%是死于自杀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诊断标准,神经性厌食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相对于需求而言,个体因为限制摄取能量,导致体重显著偏低 。这个偏低的体重,是不符合年龄、性别、发育轨迹和身体健康的,也是低于正常体重的最低值或者最低预期值 。
个体虽然已经是显著的低体重状态,但仍然非常担心自己的体重增加、变胖,或者有持续的影响体重增加的行为 。
错误地看待自己的体重或者体型,体重或体型引起了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或者对当前低体重的严重后果持续缺乏认识 。
根据保持低体重方式的不同,神经性厌食分为限制型和暴食/催吐型 。其中限制性神经性厌食的个体在过去3个月内,没有出现暴食、催吐的行为,主要是通过节食、禁食或者过度锻炼等方式来达到低体重的状态 。而暴食/催吐型的神经性厌食个体在过去3个月内会有反复暴食、催吐的行为 。
走出美丽陷阱,远离神经性厌食
针对神经性厌食,目前虽然没有直接的特效药,但是已经有不少治疗的尝试 。由于神经性厌食常伴随生理和心理的症状,因此在治疗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个体、家庭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进行尝试 。
- 小孩厌食不吃饭有绝招 熊孩子偏食怎么治疗
- 有什么方法解决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怎么调理最有效
- 厌食症怎样治疗效果好 治愈厌食症的最佳方法
- 暴食症人的心理 心理因素导致饥饿
- 出现厌食症是什么引起的 厌食症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肿瘤晚期病人为啥厌食 肿瘤患者厌食怎么处理
- 长期食欲不振有什么症状 长期食欲不振什么原因
- 长期食欲不振有什么症状 食欲不振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 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 神经性厌食症中药的治疗方法
- 过度节食会导致神经厌食症吗 怎么克服神经性厌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