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要保护一个支持本.拉登和君主国家的沙特呢?(12)


当年的参谋部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没有直接解释老布什对待开战为何如此犹豫 , 但他在解释美国为什么迅速结束战争、迅速撤兵 , 最关键的理由是:从国家利益考虑 , 我们需要保持伊拉克 , 以对抗伊朗 。伊朗人质后遗症 , 20年后还困扰着美国总统 。
只是 , 海湾战争 , 一场局部战争的全球性格局 , 在此刻发生逆转 。从“二战”结束开始的美苏冷战 , 随着苏联解体 , 不复存在 。如果冷战格局仍然继续 , 老布什的撤兵以求中东控制以及权力的均衡 , 没有错误;只是命运给了他一个玩笑 , 对抗的那方 , 苏联自己玩完了 , 在这一结构性的倾覆之际 , 巨大优势之下 , 放弃解决势将成为美国新的对抗者——伊拉克萨达姆政权 , 自是重大遗憾 。如果说中东进入“美国世纪” , 这是最好的机会 。但是 , 留下了萨达姆的伊拉克 , 这个机会失去了 。老布什为自己的“遗憾”付出的代价是 , 他失去第二任的4年总统任期 。只不过 , 读史者稍可感叹的是 , 老布什做出撤兵决定时刻 , 苏联解体尚未成为事实 , 如何能够要求他先知先觉 。只是 , 对于舆论逻辑而言 , 结果才是决定一切的 。
接任老布什的克林顿 , 似乎一如前任 , 乐意在规则内解决伊拉克问题 , “核查”既是联合国也是美国对付伊拉克最主要的武器 。但是 , 有着地区霸主梦想的萨达姆 , 如何甘心被“核查”所约束 。屡次拒绝、同意不同意反复……最极端的时刻 , 1998年 , 美国、英国对拒绝核查的伊拉克进行了70个小时的大规模空袭 。被老鼠惹毛了的美国与英国这两只猫 , 此次空袭看似快意 , 但未得到联合国授权 , 广遭舆论抨击 。大国也有极其窝囊的时候 。
当小布什入主白宫 , 他的五角大楼的职员就已经开始着手拟定一项对付伊拉克的可供选择的军事方案 。所以 , 拉姆斯菲尔德执意将伊拉克排进第一轮打击对象里 , 并非荒唐 , 而是“冷战”结束后 , 新崛起的“新保守主义”当然选择 。历史终结了 , 美国当然责无旁贷地需要担当世界“领袖” , 伊拉克是为数不多直接而明确的打击目标 , 所谓“邪恶国家” 。
这场预谋已久的战争终于在反恐战争打响之后启动 , 显然 , 石油动机不是解释美国此时打击伊拉克的理由——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 从曾经最高时的40% , 经主动多元配制 , 此时已下降至20%;尤其 , 美国反恐战争后 , 又增添了中亚国家的石油来源的可能性;而俄罗斯在此时 , 对美国在中东的战争 , 不再如苏联时代有强制约力量 。失去了伊朗支柱 , 如果希望中东进入真正的“美国世纪” , 则必须重建一个属于美国的伊拉克政权 。
本·拉登
看起来 , 本·拉登只是把美国攻击伊拉克的行动稍稍推迟了一点时间而已 。
本·拉登对纽约世贸大厦发起攻击的那个时刻 , 小布什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或者说 , 他的原始动机是什么?对旁观者而言 , 不好轻率猜测;对当事人而言 , 这当然也不易下结论 。美国“水门事件”的报道者鲍勃·伍德沃德在他那本甫一出版 , 即上排行榜的《布什的战争》里 , 引用小布什的答案:“没有什么目标比实现世界和平更宏大的了 。”——当然 , 这个动机得加上前缀:在美国治下 。所以 , 用“单边主义”形容小布什的这届美国政府 , 很恰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