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到了民国时候,通草花作为一种头饰已经日渐衰落,建国后几乎绝迹 。因为女人头上戴饰品不合时宜,开始以铁姑娘为美,以飒爽英姿五尺枪,不爱红妆爱武装为美 。
1953年,通草花艺人钱宏才和他的内弟戴春富两位艺人,将通草花这种艺术发扬光大,首创了通草菊花盆景,人民大会堂都有他的作品 。文革开始后,通草花作为封疆糟粕被打入冷宫 。
改革开放后,通草花艺术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品种也渐渐拓展,达到了几十种,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在国外也备受追捧 。一幅大型的通草花作品出口能卖到两万到五万美元 。

文章插图
1979年,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江苏工艺展览厅展出了钱宏才、戴春富设计制作了大作——两件大型通草紫藤花架,获得了四海宾朋的广泛赞誉 。《华盛顿邮报》、《每日镜报》和英国《卫报》以及香港《大公报》,还有几家台湾媒体纷纷对此做了专题报道 。
1990年,戴春富精心为中南海紫光阁制作了《菊花》、《琼花》和《五针松》等大型盆景32件 。
2002年他们制作的《琼花》、《菊花》在江苏首届民间艺术节展出,一亮相就被一个香港客商看中,以26000元的高价买走 。

文章插图
2003年戴春富的作品还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中法文化交流工艺美术精品展会上展出,赢得了一致好评 。
2012年5月,戴春富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
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通草花为什么会濒临绝境呢?主要是因为工艺太复杂,操作难度太高 。
一朵菊花需捏揉剪粘上百个花瓣一朵菊花的单花瓣就有上百个,每个花瓣都要形状大致相同,每片花瓣都不能有捏痕 。
而且花的叶子都是在砖头上雕出片片树叶,再用通草进行压制 。
同时制作的时候,对于通草吸水程度的掌握,也是一大难关,差一点都做不成形 。
水分不够的话,通草容易捏碎;水分多的话,花瓣直接就被捏变形了 。
所以,即使老人免费收徒,前来学习的人也寥寥无几,而且没有人能坚持下来 。有一位90后的小姑娘已经跟着他学了快四年的时间,后来也知难而退了 。

文章插图
如今,钱宏才老人已经去世,戴春富也已经是八旬老人 。
任何一种事物,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是高尚还是粗俗,兴衰都有其自然规律 。有市场有价值,自然机会发扬光大 。没有市场没有价值,肯定会走出衰亡 。这个价值不是说它的艺术价值,而是经济价值 。如果一个有天赋的人,通过努力从事通草花制作,一个月收入几万十几万,还会没有人学吗?
如果一个人有这方面的才能,也有兴趣,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这份技能,可以每天收入还没有街头卖煎饼的小贩收入高,他会去选择制作通草花吗?

文章插图
要想挽救通草花,除非政府拿纳税人的钱高薪养活一批艺人,不计代价 。要不然,灭绝是必然的 。
清朝皇室流行通草花,尤其是乾隆皇帝的最爱富察皇后不喜金银饰品,《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 富察皇后为人低调,生活节俭,平日里 “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

文章插图
“绒花”也叫“宫花”,多读几遍,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字的谐音是“荣华”,非常的吉利 。绒花是以蚕丝绒、染料、黄铜丝为材料,经能工巧匠精编细织而成的,绒花品种非常多,有鬓头花、帽花、胸花、戏剧花等 。
- 解放后清朝皇族去哪了
- 唐代皇帝顺序及皇后
- 慈禧是哪个朝代的皇后
- 怎么吃怎么瘦 水果中七大减肥皇后
- 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闭关锁国的劣势,为何清朝还要去效仿呢?
- 清朝皇帝列表
- 清朝末代皇帝
- 乾隆是一代明君,创造了清朝盛世,为何没有治理和珅?
- 瘦身风云榜 比出水果中的七大“皇后”
- 水果界的七大瘦身皇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