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做,会失传吗?( 四 )


通草绒花始于秦,盛行于清代,历史悠久 。古时候,古代妃子爱把鲜花插在头上,虽然鲜花美丽,但是鲜花盛开的时间段比较短,而且鲜花容易枯萎,慢慢就出现了代替真花的假花 。据说秦始皇还把假花给妃子插到头上 。唐朝时期,通草绒花成为皇室的御用品,被贵族女人所追捧 。苏东坡的作品《四花相似说》:“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 。”当然,到了清朝,因为富察皇后对通草绒花的热爱,绒花更是风靡皇室 。

昔日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做,会失传吗?

文章插图


热播剧《延禧攻略》的绒花饰品均出自南京绒花传人赵树宪先生的团队,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使用的19件绒花头饰,就出自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之手 。他的团队制作的绒花非常出彩,他的制作工艺要经过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数十道纯手工工序,可谓是慢工出细活儿 。


昔日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做,会失传吗?

文章插图


通草绒花在扬州、苏州、南京等地有不少的制作者 。但是在民国时期,绒花走向了没落 。现在,全国会制作绒花的人寥寥无几 。像赵树宪先生这样的手艺人,同样是“守艺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双手保持着南京绒花的技艺 。


现在,通草绒花作为头上的饰品似乎已经不太受欢迎,但是如果是作为颈部饰品,胸部饰品等还是很受人欢迎的 。所以,如何让通草绒花得到更多人的喜爱,是通草绒花传承人正在努力的方向 。
2006年,南京绒花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渐渐重回公众视野中,人们惊叹它的美艳和它的技艺 。传承了千年的绒花工艺,绝对不会失传,随着国家的重视,守护绒花是责任,也是义务,更是简单的幸福 。
通草花是用通草制作的花,质地柔和,色调素雅高贵,可与真花媲美,在清朝时期曾经是皇后佩戴的,并深受宫中妃嫔喜爱,然而通草花这项工艺传承情况却并不那么乐观 。
因为目前社会就业生存压力大,生活快节奏,现代很多人并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学通草花的技艺,导致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做通草花,然而尽管如此,我认为通草花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有它本身的文化属性和内涵,不会失传 。

昔日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做,会失传吗?

文章插图
通草花历史悠久,始于秦朝,《中华古今注》中就记录了当时秦始皇让他的妃子“插五色通草苏朵子” 。
到唐朝武则天时期,通草花成为皇室贡品,成为王公贵族才能消费的奢侈品,并且得到了贵族妇女们的喜欢 。
在清朝时期是通草花的极盛时期,因为乾隆的富察皇后喜欢俭朴,不喜奢华,也不喜欢戴金银翡翠等,平生素爱在头上佩戴通草绒花,因此带红了通草花,让后宫妃嫔一见倾心,再加上通草花本身颜色鲜亮,外观就雍容华丽,正符合宫中妃嫔的审美,因此众多妃嫔纷纷效仿 。
昔日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做,会失传吗?

文章插图
虽然清朝时期通草花被广泛使用,而通草花并没有发扬下去,在清朝时期通草花只用做头戴花,比较单调,因此通草花在民国时期衰落 。
虽然通草花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并不广泛,很多爱美女士喜欢用更现代别致的发饰来装扮自己,然而通草花属于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因此政府也会投入人力物力来发扬通草花技艺,比如开设博物馆等,同时也会有手艺人通过招收徒弟来传授技艺,并且开拓通草花生产新领域,文化融合创新,相信通草花有很很好的发展前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