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花并不是一种自然生长出来的花,而是用通草制作出来的一种“不谢之花”,而通草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本草拾遗》记载:“通脱木,生山侧 。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
用通草制作出来的花朵就是通草花,民间的艺人先将通草截成段,理直晒干,切成纸片状,然后用这些通草片制成各色各样的通草花 。
古代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通草花,我们不得而知,但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通草花这种饰物,苏轼曾说过“荼縻花似通草花” 。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佩戴这种饰物,只不过有的技艺繁杂,因此比较昂贵,有的比较简单,适合平民百姓佩戴 。
通草花在清朝时期发展到鼎盛,乾隆帝的富察皇后生活俭朴,她很喜欢通草绒花饰物,据说曾下令后宫妃嫔以通草绒花饰物代替珠翠,因此,通草花走进了皇宫,成为后宫妃嫔的主要饰物之一 。
当然能成为妃嫔饰物的通草花,技艺自然是精湛、繁杂的,它们大部分来自于扬州,即扬州通草花 。扬州通草花曾在清朝时期以贡品的形式被献进皇宫,深得后宫妃嫔的喜爱 。
但即便如此,随着清朝的灭亡,通草花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民国时期的通草花在种类上来说就远远不及清朝时期了,仅仅只作为头饰存在,而且样数也比较少 。
通草花技艺的衰落和很多技艺的衰落一样,经历了繁盛时期,然后一点点走了下坡路,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可能会消失,古代就有很多好的技艺已经失传,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本该被阻止,但很多时候无人能够阻止 。
好在通草花在上个世纪又遇到了一个转机 。1921年,通草花工艺家钱宏才出生,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通草花技艺,并在1956年进入扬州制花厂从事通草花设计制作,一起进入通草花制花厂的还有钱宏才的弟弟钱宏仁和徒弟戴春富 。正是这三个人为通草花技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钱宏才在1958年首创了通草花菊花盆景,《胭脂上翠》、《盛世之裔》引起轰动,还有通草绒花大花篮《和平颂》被送往莫斯科展出,后来还出现了 通草花挂屏和地屏,极大丰富了通草花技艺的种类,也让通草花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
但是,不管是通草花的盆景、花架还是挂屏、地屏,制作过程都是非常的繁琐,所花费的心力都是巨大的,一件作品通常花费数月时间才能制作出来,对眼力和手工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绝对是一个细致活 。
所以即便通草花系列品种的成品非常的好看,但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习这门技艺,它对人的心性要求也很大,需要耐得住寂寞,而在钱宏才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去世后,就只有钱宏仁和戴春富掌握这门技艺 。
戴春富独创了通草花的鸟雀粘毛技艺,再次开拓了通草花的制作手法,不过当时的通草花盆景、花架、挂屏和地屏等都是通过外贸出口,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通草盆景等的出口运输体积大,玻璃易碎,而且制止时间太长,制作人才又少,所以逐渐的就停产了 。
这是通草花技艺面临的一个大的困境,也导致了钱宏才之后,只有钱宏仁和戴春富掌握通草花盆景等的技艺,但这两位老人到现在也已经是八十岁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通草花技艺很可能就会失传 。
为了拯救这些传承多年的技艺,2007年,通草花制作技艺就被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承人就是这两位两人,既然要拯救这门技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后继有人 。
戴春富和钱宏仁这两位老人每天都坚持到486非遗聚集区免费教授技艺,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门技艺中,不让这门技艺从此消失,相信通草花制作技艺在未来会被更多的年轻人掌握,
- 解放后清朝皇族去哪了
- 唐代皇帝顺序及皇后
- 慈禧是哪个朝代的皇后
- 怎么吃怎么瘦 水果中七大减肥皇后
- 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闭关锁国的劣势,为何清朝还要去效仿呢?
- 清朝皇帝列表
- 清朝末代皇帝
- 乾隆是一代明君,创造了清朝盛世,为何没有治理和珅?
- 瘦身风云榜 比出水果中的七大“皇后”
- 水果界的七大瘦身皇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