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好农货寻鲜四川古蔺:一碗手工面,聊以解乡愁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 , 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处 ,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出了当地特色的美食文化 , “古蔺面”就是其中之一 , 这种在川南地区已经流传上百年的传统特色手工挂面 , 其制作工艺可以追溯至清代 。
在古蔺 , 几乎人人都爱吃面 , 一日三餐都可以吃面;古蔺有个建国村被称为“面村” , 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古蔺面 , 每天晾晒在大街上的一排排面条成为当地最大的特色 。 随着古蔺面入选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并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保护 , 再加上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点赞古蔺面“耐煮、润滑 , 有很强的的吸汤能力 , 是早餐首选” , 让其一度名声大噪 。
然而 , “古蔺面”的名头打响了 , 但外地“吃货”们却买不到古蔺面 。 由于过去古蔺面多以手工小作坊的形式生产 , 销售方式也很原始 , 大多是在自家门口支个摊卖给古蔺本地人 , 少量供应到商超的古蔺面销售半径也超不过周边200公里的范围 , 整个产业规模也始终难有突破 。
2020年 , 突如其来的疫情意外给古蔺面带来了转型的契机 , 在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助力之下 , 古蔺面终于搭上快车卖往全国各地 。

|多多好农货寻鲜四川古蔺:一碗手工面,聊以解乡愁

文章图片

△四川古蔺县全年晴天超过300天 , 适宜晾晒面条 。 吴小川 摄
手艺传承人返乡“重操旧业”
胡刚是古蔺面协会秘书长 , 同时也是古蔺面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 , 从小在古蔺“面村”长大的他 , 家里祖上三辈人都是以做面为生 。 1998年 , 高中毕业后的胡刚没有选择继承家业 , 独自前往广东闯荡 , “在外打工的时候 , 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那一碗面 。 ”

|多多好农货寻鲜四川古蔺:一碗手工面,聊以解乡愁

文章图片

△胡刚是古蔺面协会秘书长 , 同时也是古蔺面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 , 从小在“面村”长大 。 燕伟民 摄
2001年 , 在外闯荡3年的胡刚回到古蔺 , 开始跟父辈学习做面 。 “年轻人嘛 , 都想做点不一样的 , 哪怕是做面也想跟过去有些创新 。 ”胡刚说 , 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 , 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回到老家做面的人越来越多 , 在大城市见过大世面之后 , 大家也都在想能不能开网店把古蔺面搬到网上去卖 。
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这条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走 , “那时候古蔺县共有180多家面条作坊 , 几乎每户家庭就是一个生产面条的家庭小作坊 , 这种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没有生产许可证 , 也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 , 产量也低 , 连做电商的第一步审核上线都通不过 。 ”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 , 胡刚联合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