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生活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虽说不一定非要效法佛陀当年的“过午不食”,但从医学或生理学的观点看,少食和短时间不食有利于人的健康 。
因而“过午不食”等佛教有关饮食上的学问值得人们去学习和探讨 。
- 佛教戒律讲: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牲午后食鬼夜食,僧易学佛不过午食…… 。过午为阴日,寺院面然大士是鬼王,很多饿鬼,冤魂孤魂野鬼都在那安身,听见碗钵声他们咽中冒火,所以戒律中讲:饿鬼闻碗钵声咽中火起,故午时尚易寂静况过午乎…… 。过去有很多真修守戒者都日中一食,这得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如果日中一食平时不饿对身体修行没妨碍是可以的,如果日中一食或过午不食经常饿,对身体修行都有障碍那就要随缘,不过戒律中讲:今人体弱多病(或日中一食过午不食经常饿)或不能持此戒,必也知违佛制,生大惭愧,念饿鬼苦,常行悲济(就是初一十五多放大蒙山施食) 。佛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出家人过午不食,如今科学也提倡晚饭少食,那么日中一食或过午不食对身体或修行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吃进食物后需要胃中产生胃酸把食物消化掉,你经常吃三顿饭胃中就要出现三次胃酸,有时少吃一顿就饿不是身体缺营养,而是胃空无食物到饭食时又出现胃酸了 。为什么如今很多小孩零食好营养不断,身体却越来越不好呢?因为他们身体各种营养吸收够了(不缺营养了)无论吃多些零食好营养都不会再吸收只能随着粪便排掉,可他们平时零食不断胃总得不到休息,反而加重身体负担,所以经常零食不断的孩子身体倒不好了 。出家人如果能达到日中一食,不饿对身体修行无碍,好处是一天胃只劳动一次出现一次胃酸,二十四小时当中胃都在休息不劳动;一天多食身体不需要那么多营养,很多营养都会随粪便排掉,这就是狗为什么吃屎的原因,浪费物质就是折福 。日中一食因为天天进食少了,身体需要补充营养,就会把这一顿食物中的营养全部吸收,不但身体不缺营养还自然不福积了 。告诉你我九几年到二零年过午不食,从二零年往后就日中一食,满面红光三十年连感冒都没有过,因为日中一食每天吃的过饱,吃素平时食盐量多,在修禅喜欢静不爱动,去年肝油三脂过高,每天快步走半小时现在身体恢复正常了 。
出家人过午不食的习俗源自于过去沙门的托钵乞食,这在很多佛经中是有记载的 。乞食也有很多的规矩,比如对施主和饭菜不能有贫富好坏之分,得到的饭食要回到驻地后统一分配后再食用,不能浪费等等 。既然是上门要饭,如果一天早中晚三餐都去就不太合适了,一般家庭也承受不起 。
很多人会问,僧人为什么不自己从事生产劳动,而是外出乞食?我简单说一下原因 。
第一,生产劳动会不自觉的杀生,比如地下的昆虫,打猎就更不行了,违背了佛教最基本的戒律 。
第二,生产劳动必然会生贪嗔痴,总希望多长出一些粮食,对境起贪心、影响道心 。
第三,乞食可以结善缘,可以传法,食百家饭,结百家缘,所以乞食也叫作化缘,袈裟也称福田衣 。
第四,乞食可以去掉修行者内心的傲慢与偏见,生起恭敬心 。
第五,乞食可以不为钱财所累,没有钱粮积蓄,减少欲望,不生妄念与执着心 。
第六,有更多时间修行、度众生…
当然,饭不是白吃的 。有诗为证:
佛家一粒米,
大如须弥山 。
今生不了道,
披毛戴角还 。
什么意思?就是施主供养给僧人的一粒米好比须弥山那么大,这辈子如果修不成正果,度不了众生,下辈子当牛做马也要还这笔债 。所以说,过去的僧人不是白吃饭的,还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与义务 。今天的僧人,不知道他们看着功德箱害不害怕 。
- 母乳喂养要坚持多久?
- 刚出生的宝宝每天需要喝多少奶?如何喂养?
- 五种“热”运动 燃烧脂肪减肥法 1/3
- 运动前后 饮食要这样搭配! 1/2
- 盘点:秋季慢跑的好处与要诀 1/2
- 钟点房不用身份证吗
- 一般报表要装订在凭证后面吗
- 装修新房飘窗能不能砸?听物业解释,原来有这么多问题要注意!
- 鹌鹑蛋要比鸡蛋更有营养价值吗?
- 卵磷脂对胎儿有什么作用,需要额外补充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