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其实是佛陀时代,佛陀对于出家人的要求 。
在律部中,这个名词准确说是“不非时食” 。
不非时食,包含了从当天正午之后,到次日天明之前,不吃任何东西 。

文章插图
如果读过《阿含经》系列,就知道佛陀的制戒,大多有某个具体缘由 。
“过午不食”,也有 。
在佛陀时代,比丘们一开始还是可以下午、黄昏去乞食的 。
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佛陀便制定了戒律 。
《增一阿含经》记载,当时有一个长老,叫做迦留陀夷 。这位长老,经书记载,“颜色极黑”,就是皮肤很黑 。一次,他在“天色暗冥”之后,进城托钵乞食 。
这次,他乞食到了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主妇,正好怀着孕 。印度的传统,是将供养食物给沙门视为一种福德 。一听说有沙门在外乞食,这位女主人就十分欣然地拿着食物出来了 。
没想到此时突然大雨倾盆,雷鸣闪电 。一道闪电下,恰好照见了迦留陀夷长老极黑的脸 。主妇没有做心理准备,被吓得大声惊叫“鬼呀!有鬼呀!”,而经这一吓,动了胎气,腹中的胎儿竟然流产了 。
因为这个缘故,再综合其他的几件事——有比丘去城中观看节日表演,黄昏才回来;再加上当时的婆罗门、印度教徒奉行“过午不食”,讥笑说,“我们都不吃夜饭,这些佛教比丘反而吃”——佛陀便制定了“过午不食”的戒律 。

文章插图
在印度,因为天气炎热、自然作物丰富,僧人摄取中午一顿,其后一直打坐,对身体影响不大 。
(印度高温可达四十多度,想想看我们在三十多度的夏天就已经“苦夏”,吃得少,以水果蔬菜为主,就能理解 。)
但汉地寺院,有劳作的传统 。
一句禅宗话叫做“一日不劳作,一日不得食” 。
在过去的年代,很多寺院处于偏僻的地方,开荒、种地、收割全靠僧人 。
因为劳动量大,对热量的需求也大 。晚上一般都得吃一顿,否则扛不住 。所以在多数寺庙中会提供,但名为“药食”——这不是满足口腹之欲,是治病的药 。
藏传佛教,因为西藏气候严寒,加上僧人辩经、法会等也很消耗热量,所以也没有一概持“过午不食” 。
但尽管如此,无论汉藏,持过午不食戒的僧人为数也仍不少 。
佛教之初并未规定僧众用餐时间,僧人可以随时进食 。直到后来有人讥讽,佛陀才制定僧团在午前进食一次的规定,过了中午不得进食,此称“过午不食” 。若过午而食,称为“非时食” 。

文章插图
按照佛制,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原因有两个:
一、比丘的饮食是由居士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 。
二、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 。
佛陀制此戒目的是要让僧人少欲,一心悟道 。至于制定进食时间为午前,是因为三世诸佛是在此时段进食的 。
据《毗罗三昧经》记载,“佛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为鬼神食 。如来欲断六趣因令入道中,故制令同三世佛食 。”
佛法传入中国后,由于气候寒冷,汉地不接受乞食文化,僧人自耕自食,劳动量大,如果只有午前进食,体力跟不上 。故把午后进食当成是服药,过午再食为“药食”,但还有不少僧人一直保持原始乞食和过午不食的传统 。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 。
- 母乳喂养要坚持多久?
- 刚出生的宝宝每天需要喝多少奶?如何喂养?
- 五种“热”运动 燃烧脂肪减肥法 1/3
- 运动前后 饮食要这样搭配! 1/2
- 盘点:秋季慢跑的好处与要诀 1/2
- 钟点房不用身份证吗
- 一般报表要装订在凭证后面吗
- 装修新房飘窗能不能砸?听物业解释,原来有这么多问题要注意!
- 鹌鹑蛋要比鸡蛋更有营养价值吗?
- 卵磷脂对胎儿有什么作用,需要额外补充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