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终生不回汉朝,即使汉武帝死后汉使希望他回也没有回来,这就是司马迁崇尚的人品吗?你怎么看?(16)


司马迁的本意旨在宽慰恼羞成怒的武帝,却被武帝误以为似乎在讥讽贰师将军李广利用兵无能,且有意为兵败投降的李陵开脱罪责 。武帝一怒之下,下令将太史令司马迁下狱治罪,因司马迁无钱“赎罪” ,被处以残酷的腐刑 。
李陵兵败归降匈奴后的第二年,汉武帝后悔当初没有及时派兵增援,致使李陵全军覆灭,于是派遣大将公孙敖率军出塞,欲迎回李陵 。不料公孙敖无功而返,却向武帝报告说:据捕获的匈奴俘虏供称, 李陵得单于礼遇,正在为匈奴训练士卒,以抵御汉军的攻伐 。其实帮助匈奴训练军队的是另一个汉军降将李绪 ,并非李陵。这一误传,再次激起了汉武帝的雷霆之怒,下令将李陵亲族悉数诛灭 。至此,这一陇西世代名将之家彻底衰落 。李陵痛惜全家因李绪被杀,派心腹将其刺杀。但阖门男女老幼的惨死已经完全断绝了李陵的归汉之路 。匈奴单于钦佩李陵的勇壮豪迈,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封其为右校王 。
此后李陵就一直生活在匈奴部族之中,直到20多年后病死,终身再未踏返中原一步 。
司马迁之所以为与他并无交情的李陵辩护, 是认为他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为人谦恭礼让,善待士卒,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风范 。他在救兵不至,矢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杀敌 。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 。李陵虽然身陷绝境,兵败投降,但被他打死的匈奴兵将之多,也足以显赫天下了 。他之所以不死,而是忍辱投降,一定是(诈降)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李陵的人品毋庸置疑,不能因为他兵败投降而将其全盘否定 。因此,他冒死为李陵辩冤,并不惜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插图源自网络】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李陵活得比司马迁要长 。
在汉武帝死后,汉室辅佐大臣霍光与上官桀,同李陵是旧日的好友,他们派遣任立政出使匈奴,劝李陵返回国内,继续为大汉效命 。李陵摇摇头说:“回中国很容易,但大丈夫不能再次受辱了 。”拒绝了任立政的请求 。最后,李陵老死在异国他乡 。
在霍光邀请李陵返回国内时,司马迁可能已经去世了,如何能够评价李陵的这一行为呢?

李陵终生不回汉朝,即使汉武帝死后汉使希望他回也没有回来,这就是司马迁崇尚的人品吗?你怎么看?

文章插图
李陵兵败投降,当时所有朝廷官员,齐声讨伐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辩解的好话 。他说:“李陵对母亲孝敬,对朋友有信义,为国事奋不顾身,有国士之风范 。他率领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戎马之地,对抗匈奴数万精锐骑兵,使敌人伤亡惨重,救死不暇 。匈奴以倾国之兵追击围攻,转战千里,直到矢尽路穷,士兵以空弩对抗白刃,仍然顽强苦斗 。李陵得部下的效死,即便是古代名将也未必可以做到如此 。”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是欣赏李陵的人品的,因为李陵孝顺,有信义,有国士之风 。对于李陵的投降,司马迁有一个大胆的推测,认为李陵可能是假投降,目的是想找机会报效朝廷 。

从后来李陵与苏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李陵当时确实是抱有诈降的想法 。但是,后来汉武帝把李陵一家老小都杀了,就断了李陵的退路了 。而司马迁也因为替李陵说几句公道话,惨遭宫刑的厄运 。
李陵终生不回汉朝,即使汉武帝死后汉使希望他回也没有回来,这就是司马迁崇尚的人品吗?你怎么看?

文章插图
其实对李陵的故事叙述完整的是《汉书》,而不是《史记》 。在《史记》中,司马迁对李陵这个敏感的话题,还是写得十分小心谨慎,尽量不带个人的感情色彩 。

对于李陵兵败投降,《史记》只是这样轻描淡写:“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汉闻,族陵母妻子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