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做豆腐都是卤水豆腐,那么卤水是怎么弄的?是什么物质?( 四 )


做豆腐的时候应该将浆水里边的菜叶都过滤掉 , 用清浆水即可 。
首先我亮出迷底 , 卤水的亲戚是海水!(当然这只是卤水的其中一个家族 , 其它还有矿卤 , 石膏卤等)
当年我在江苏连云港当兵 , 部队的盐场我去过多次 , 见证了从海水到转化成盐并从中制提卤水的全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 。
一 , 把涨潮涌上海滩的海水引入澄水渠(池) , 让其自然变清变净 。此水称为头汤 。
二 , 再将头汤引入晒水池 。这个池子是用搅拌均匀的三合土混凝浆压制拍实而成 。类似晒麦场表面 , 周围筑起约二尺高围沿 。
三 , 池中水自然蒸发日晒数日 , 待水温升到摄氐28摄氐度时 , 它就变成了我们知道的点豆腐的卤水 。当然它还有其它用途 。
顺便多说一句:将卤水再引入结晶池 , 经三个月阳光照晒 , 最后就生成为我们离不开的——盐 。
卤水的学名叫盐卤 , 主要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卤水点豆腐是胶体聚沉的过程 , 未曾发生化学反应 。
小时候我跟大伯睡 , 他就是做豆腐的 , 我还给他推磨研豆浆 , 还过包过滤豆浆 , 他就是用卤水点豆腐 , 有时候也用石膏 , 因为石膏会沉底 , 碰巧了会牙碜 , 于是他尽量用卤水 , 但是他的卤水经常缺货 , 我问过他 , 卤水是怎么来的 , 他告诉我;
他是买来的 , 通过同行间接买来的 , 他说卤水只有海上有 , 不值钱 , 就是路途远 , 难倒腾 , 所以都很稀缺 。
后来长大后上了高中 , 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 那时用的卤水就是海边晒盐场的浓缩液 , 海水经过日晒 , 达到饱和 , 析出氯化钠食盐 , 堆起来后根部析出的残夜 , 那是浓度最高的卤水 。
现在都不用那个了 , 有的用石膏 , 有的直接用氯化镁、氯化钙 , 硫酸镁 , 硫酸钙等纯原料 , 其实石膏 的主要成分就是硫酸钙 , 这点豆腐利用的主要就是盐离子和酸根离子 , 使大豆蛋白找到凝聚核 , 起到触媒的作用 , 这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 , 盐离子并不参加化学反应 , 有点催化剂的意思 , 但又不完全是 。
我大伯还有一种点豆腐方法 , 那就是浆点 , 就是利用上一次做豆腐析出的清豆浆水 , 不过有时候会有微量的酸味 , 他并不经常用 , 其实这也是利用了残浆中溶解的盐离子 , 同时也利用了里面的酸根离子 , 所以我们在家自己做 , 用醋酸也能使豆浆凝固 , 但不太好吃 。
总之吧 , 早期的卤水就是海盐场天然蒸发得来的(液态)(经过再蒸发也可以做成固态) , 后来是食品级化工品(固态) 。
小时候我们家就是做豆腐的 。
那时候的豆腐纯粹的石磨 。使用的是石膏做卤水 。就是把整块的石膏先在石敦里砸碎成末 , 用的时候加水稀释 , 至于用量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
做豆腐是个体力活 , 更是技术活 。
先将豆子头条晚上泡在水里 , 第二天上午开始磨 。原来家里穷 , 买不起毛驴什么的 , 都是靠人工推磨 。将泡发好的豆子放在石磨上 , 石磨上面有两个拳头大小的眼 , 上面吊着一个水桶 , 底下钻了小口 。随着磨的转动 , 豆子一点点下去 , 水也在规则的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