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为什么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什么典故?( 八 )


万万没想到赵明诚一个字未写,就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般人死都或多或少有遗言和遗嘱,他赵明诚唯片纸未留,也谓交代!后来,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这样写道:
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态 。
不是怪罪赵明诚,而是因为他走得太快了,都没来得及立遗嘱,就撒手人间 。李清照的唠叨,正说明了她对赵明诚的炽热感情无可替代!
“分香卖履”有何典故?
“分香卖履”这个词组源自于曹操之遗嘱,即《遗令》中:
汝等时时来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余香可分于诸夫人,不命祭 。诸舍中无所为,可学组履卖也 。
这就是枭雄一世曹操临终遗言,为了让他的夫人们能够活下去,想出了的一个点子,那只能“分香卖履”度日了 。
(图片来自网络,违规即删)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
分香卖履,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就是从来没有为妻儿生活打算考虑过的思想!
李清照为什么会如此说呢,下面看她的丈夫赵明诚生前对李清照的留言:‘从众 。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赵明诚叫李清照护送宝物跟随众人逃难,迫不得时要李清照与宝物一起玉碎 。金石是夫妻二人半身心血收集的宝物,并著有《金石录》一书 。
李清照为什么要在《金石录后序》中说“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呢”?显然是突出赵明诚对这些宝物的看重宝及对毕身心血《金石录》看重,比李清照都重要,继而突出《金石录》的重要!
那李清照为什么要用“分香卖履”这个词呢?是不是李清照太多虑,当然不是,显然是有李清照的小情怀在里面!因为之前就有赵明诚因部下反叛而丢下李清照独自弃城逃跑的行为 。
这里的“分香卖履”可以理解为散去宝物(多数是奇石,很重)这种负担,让李清照轻装谋生!
这还是应了那句老话:“财多累主(己),实宝伤人”!赵明诚是“玩物丧志”之人!
“分香卖履”典故来源于汉·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 。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 。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 。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说的是曹操如何安排自己死后原来妻妾们的生活!
典故译文如下:
曹操《遗令》中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 。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 。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 。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
李清照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性,在悠久的中华历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读过李清照词的人都能够感觉,她的词中有女性的酒文化的属性,特别是古代的中国女性,一个喝酒的女性,是如何寄托自己丰富的感情 。
大家知道李白是一个酒鬼,其实李清照也嗜酒如命,在酒文化的熏陶下,展现出一生的命运更别有几多辛酸在其中 。
一杯水酒承载了她的天真、缠绵、闺怨、寂寞、哀怨 。可以说酒已经深入她的灵魂,造就了李清照灵敏善感的气质,酒也丰富了她的生活,为她的作品增加更多的色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