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到立冬的养生该如何做?

一、深秋旧疾易复发、老幼妇孺需谨慎
1、秋季,天气日趋凉爽,气温开始下降,从霜降到立冬的这个深秋季节、气温骤降,人们容易一时不能适应而感受风寒,引起疾病 。尤其是、那些划地为王旁若无人无休无止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和总爱逆行目光凝视着路人遛街闲转的大叔们,这些老年人的代谢能力较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剧烈变化的气候往往难以适应,病邪极易侵入机体,从而导致咳嗽、气喘,胸痛等疾病 。平素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的老人,这时容易旧病复发 。此外,像风湿病、胃病、心血管病等疾病,也极易在这个季节诱发,或使病情加重,因此,做好秋季的保健工作,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当然疾病侵袭的对象不仅仅是老年人和幼童,还包含我们中青年人 。

2、昨天已进入霜降至立冬节气的阶段,气温渐降,秋风萧瑟而急劲,易使人的情绪不大稳定,心情烦躁,也易产生悲愁忧伤之感 。尤其草枯花落,花木凋零的深秋,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幕之感产生悲伤忧愁的情绪,悲忧最易伤肺,故宋代养生家陈直指出: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神,则忘其秋思 。“因此,秋季要安宁平静,如果过度兴奋激动,会使阳气浮动,从而可能引起疾病 。秋季要培养乐观情绪,以平素兴趣所好、尽情玩乐宁志,自释精神负担,陶冶情操,稳定情绪,提高机体的防燥能力和免疫能力 。

3、秋季虽会给人以萧瑟之感,但也是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 。人们可以辩证地看待自然界的季节交替,静思其收获的喜悦培养乐观情结,不要悲伤忧思,以收神敛气,为冬令阳气潜藏作准备 。

秋季要使人情志安宁,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身体的影响,降低兴奋程度,减少活动,守护元气,使秋气和平,不让情志外驰,使肺气清静 。秋季是老年人闭目养神,收聚精锐的大好时光此时可到公园、邻野、山间花木繁茂、宁静幽雅之地,做闭目养神的气功,可收到养精蓄锐之奇效 。所以说秋季的精神养生,对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少冬季疾病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二、秋季养生早着手、深秋疾病绕道走

1、秋天从进入寒露节气后、气候开始转凉,早晚温差逐渐加大,经过几次凄瑟风雨,即当进入严寒的冬季 。

一般寒露之后,气温会骤然下降,人们在突然感受风寒后,可以导致许多疾病发生,其中最为见的为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最为敏感,骤然降温会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人,侵肺而致病,引起外感咳嗽 。尤其是曾患有慢性支气管肺炎的患者 。
深秋之季常开窗、通风换气更健康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不宜终日闭户,熬夜或蒙头睡觉要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夜间入睡后,腹部要盖上毛巾被,以防受凉 。紧闭门窗不利于空气流通,科学家发现,11种有毒化学物质的室内浓度高于室外,建筑材料、家具和地毯等均可散发甲醛、氡、石棉,这些物质不仅刺眼睛、鼻、呼吸道和皮肤,而且可致癌 。调查表明每年因患肺癌而死亡的美国人中至少有2万人与氡污染有关 。室内污染可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头痛、头晕、鼻窦不适、畏光、流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如果一家人中出现相同症状,或户外活动后可使症状减轻,应考虑是否有居室污染的可能 。因此,天凉了也要保持居室经常通风,当室内外温度相差10℃时,15分钟即可将室内空气交换一遍 。坚持早起早睡的习惯 。不要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 。厨房最好安装换气扇,使炉灶污染和油烟排出室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