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逐句赏析 荷塘月色朱自清赏析( 六 )


但是 , 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 , 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 , 还有“淡淡的喜悦” 。文章开头 , “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 在这满月的光里 ,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 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 , 往日阴森森 , “今晚却很好” , 经过一番澄思静虑 , 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 , 他真正暂得自由 , 心系于美景 , 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 , 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 , “风流的季节” 。可见 , “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 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 。这一大段独白 , 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 , 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 。作者的这种心情 , 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 , 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
总之 , 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 , 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 。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 。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 , 而是有所掩抑的 , 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 , 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 。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 , 都是“淡淡的” 。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 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
有人认为 , 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 , 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 , 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 , 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 , 拘守个人的小天地 , 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 , 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凡此种种 , 不胜枚举 。
3.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 , 准确生动 , 贮满诗意 。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 , 他力求“真” , “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 , “回到朴素 , 回到自然”(《今天的诗》) , 以为“藻饰过甚 , 真意转晦” , 便不可取 。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 , 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 。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 , 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 , 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 , 凭借丰富的想像 , 使物象灵光闪现 , 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 。以本文而论 , 作者不用浓墨重彩 , 画的是淡墨水彩 。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 , 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 , 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 , 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 。如写静态的荷花 , 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 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 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 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这些词句 , 全无奇异之处 , 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 , 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 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 。再有 , “月光如流水一般 ,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这“泻”字也很平常 , 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 , 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 , 又绝无声响 , 幽静幽美 。又如 ,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 “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 , 这里用来写流水 , 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 。它们嵌在句子中 , 不像苦心经营的 , 却很有表现力 。其他如写荷叶用“挨” , 写灯光用“漏”等 , 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